2011年12月市实验优质课评课反思

2011年12月市实验优质课评课反思

ID:36181179

大小:3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7

2011年12月市实验优质课评课反思_第1页
2011年12月市实验优质课评课反思_第2页
2011年12月市实验优质课评课反思_第3页
2011年12月市实验优质课评课反思_第4页
2011年12月市实验优质课评课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12月市实验优质课评课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碳酸钠的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011年市实验优质课评选反思俞中元知识教学历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怎样有效地教知识则是教师永恒的焦点。然而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是,课程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且主要以灌输的方式硬塞给学生。虽然学生习得的知识很多,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且未见提高,而精神的自由反被禁锢起来。知识塞满了学生的心灵,未为精神的自由奔放留下空间。结果,所学的知识是惰性的,无法迁移应用,而心灵则从此枯萎,不再能自由思索。如何扭转这一局面?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本文将以《碳酸钠的性质》一课为例,就“问题中心”的教学设计作一简要剖析。一、缘起:两种迥异的教

2、学设计2011年12月市实验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教师们对《碳酸钠的性质》一节内容进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们展示了两份截然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设计一:这一设计方案认为这是一堂典型的化学课,应遵循现象---性质---应用这样的思路来设计课堂教学。即先由教师演示实验或者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实验现象中得出碳酸钠的性质所具有的性质,由此性质可以知道碳酸钠的性质具有什么样的应用。一个个实验,一条条性质,做完实验也就学完知识了。最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设计二:另一教学设计如下:根据厨房中的生活常识“面发酸怎么办?”或“如何鉴别实验室敞口放置的烧碱固体是否变质?”,激发兴

3、趣,点燃思维火花。然后由碳酸钠的俗称以及前面学过的酸碱的性质进行猜想碳酸钠有哪些性质呢?然后同学们思考讨论进行设计方案、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科学探究。利用碳酸钠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也就是掌握碳酸钠的性质的过程。二、探索:两种教学设计的课堂实践对比设计一的课堂:在这一设计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通过教师的逐条演示、分析,学生学到的知识条理清晰,整个关于碳酸钠的性质的基本知识体系完整而严密,有利于学生记忆掌握。整个课堂秩序竟然、流畅,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的淋漓尽致。但这个设计最大的缺陷是忽视学生的个体经验。经验是杜威教学哲学的关键词之一,学生是通过经验获得知识,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提供给学生必要的经验。可在这

4、一设计中,学生仅仅是听、做、看,没思考的机会,或者说,所得到的仅仅是一些“二手”的经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知识往往是惰性的,很难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设计二的课堂:在这一设计的课堂中,学生一开始就对碳酸钠的性质表现出极大地好奇,都有探究的欲望。要检验是否是碳酸钠的性质需要知道些什么?怎样来设计方案?具体操作中又出现了一些不可预测的难题急需解决。难题一个个被解决,学生“沉浸”入了课堂之中。学生想的多、问题多、讨论多、动手多,课堂气氛活跃,简直有点闹。学生在自我探究中结束了这堂课,都感觉时间过得真快,意犹未尽之感强烈。从课堂教学现场来看,两种教学设计的实际效果差异是明显的。从以下几方面来进

5、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学生地位的不同设计一中,学生在大多数时间内是被动地静听、接受、记录。学生是一个需要进行知识灌输的接受者,其主要的思维方式是记忆。设计二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索者,他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成就动机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学生是自主的,有足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人,是一个与教师有着不同思维和情感体验的人。教师作用的不同设计一中,教师是权威,只知识的化身。教师的作用就是将自己用之不竭的知识“倒”给学生。设计二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生探究的组织者、资源的提供者、是课堂的管理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教室的物质和心理环境,让学生通过参与

6、有意义的解决问题的情景来获得经验。教师由“一线”退居到“二线”。课程观的不同课程到底要给学生提供什么?设计一中,教师以学科知识作为课程的关键内容,把传授学科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课程成为学科知识的总和。而设计二中,经验的地位则明显地被加以突出,“经验是学生对所从事活动的思考中形成的”。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探索,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经验,因此,课程也就成了学习经验。教材利用观的不同设计一中,教师忠实使用教材,正确而全面地传授教材上的知识是教师的首要责任,教材具有权威性。而在设计二中,教材仅仅是一种资源,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能从教材中找到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教师并非“忠实”于教材,而是持

7、“创生”取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取舍与调整。三、反思:对两种教学设计的知识论分析无论从教学设计方案还是课堂实践来看,这两种设计的差异是明显的,可谓针锋相对,各执一词。为什么会有怎么大的差异呢?其更深层次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其实不同的设计背后是不同的教学理念在交锋,对此我们应作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让背后的理念明晰起来,使得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都能从中领略到课堂教学“差异”之魅力。是什么理念在交锋呢?教学设计深受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