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讨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讨

ID:36170935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讨_第1页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讨_第2页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的发展无疑将成为新的教学理念的实现中开辟出美好的前景。在这个过程中,粉笔和黑板的作用逐渐淡化,代之而起的将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被重新定位,单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局面将被改变;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将不断提高。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达到的目标1、提高课程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信息技术无论与哪一门课程整合都不是摆花架子,它的直接评价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离开这一点,任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都是失败的

2、。因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身就是先进的教学技术与先进的教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其先进性必须体现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上,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的评价目标。2、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我们常说信息技术将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需要培养的,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直接目标。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有以下特点:会利用资源学习;会进行自主发现学习;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进行合作讨论式学习;会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什么是“信息素养

3、”?一般认为信息素养应包含以下三个基本点: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对信息内容的理解与批判能力;运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以上提出的信息素养包含的三个基本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应该做到,也能做到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综合目标。4、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要实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要使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中,要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态度和能力作为一个不断追求的长远目标。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

4、本方式1、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课程知识,也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习、扩展、应用或巩固其他学科知识,这在以应用为主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是比较容易实现的。现在,许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汉字输入可以融入语文课的拼音练习、组词练习、古诗学习;学习绘图软件可融入几何知识和美术知识等。这种整合方式主要落脚点是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2、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这种方式适用于课堂多媒体教学环境。在这种方式中,最常用的模式是“情景—探究”模式。

5、在该模式中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有机结合,都能起到教学辅助工具的作用。“情景—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基本上课分为五个环节。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类型的学习环境。如:社会、文化、自然情境、问题情境等。在学习环境中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操作,在这里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特征、相互关系、运动规律等并进行思考、协商和发表意见。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上,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将信息技术与

6、学科学习整合起来。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能力。3、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这种方式是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作为知识构建和创造实践的工具;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的工具。总之,是学生自己主动选择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去完成学习的各个环节,达到学习的目标。根据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应用环境和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远程协商”模式等。总之,信息技术作为

7、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