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成语故事二则

22、成语故事二则

ID:36163919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22、成语故事二则_第1页
22、成语故事二则_第2页
22、成语故事二则_第3页
资源描述:

《22、成语故事二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2、成语故事二则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难点: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每个成语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成语故事是很有好处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板书)  (二)初读

2、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考。    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段。(提问)    (1)课文讲的是什么?    (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

3、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的是古时候的意思。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那个人”指谁?(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一点儿也不着急”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个记号”联系起来,体会“一点儿也

4、不着急”的意思,并在看图中理解“船舷”和“记号”的词义。)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读第三段。     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1)读第一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快点捞吧!赶快捞吧!”)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2)读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情。   4.学第四段。(重点段)    (1)朗读第四段,先把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在朗读中理

5、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使学生分析理解到:这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的。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

6、理。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四)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求、宝、剑、急、号、慌、指、靠”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难点: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

7、理解。  教学步骤:(一)分析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宝、剑、指”这三个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组成,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熟字,独立认识字形。    “求”是“球”字的一部分,以下几个字要做重点指导。    号:上下结构,上边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    慌:左右结构,左边是竖心旁,右边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边是草字头,中间是“忙”字的右半边,下边是撇、竖、竖弯钩。    急:由“、彐、心”三部分组成。“彐”第二笔不出头。    靠:上下结构,“告、非”各占一半。  (二)指导看拼音写词语。  (三)朗读课文,指

8、导背诵。   1.先让学生看思考题背诵。    (1)有个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    (2)那个人心情怎样?他做了什么事?    (3)有人催他做什么?    (4)那个人先怎样?后说了什么?   2.再去掉思考题背诵,背熟一段,再背下一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