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60733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石榴又红了》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石榴又红了》教学设计贺兰县第一小学杨冬梅【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郑振铎。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力。3.激发学生对郑振铎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体会作者爱戴、怀念父亲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品读句子,体会作者是怎么把人物形象塑造得细致而饱满的。【教学准备】远程教育光盘、课件等。【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 (远程光盘) 在这一单元中,课文《斗笠》借斗笠抒写了浓浓的母子深情,伴着《傲霜篇》,我们又学习了菊花那傲雪凌寒的不畏严寒的品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随着郑尔康的笔,一起走进《石榴又红了》,看看这篇课文,在写石榴的同时,作者又告诉我们什么了呢?【设
2、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我直接运用了远程教育教学光盘,第一次和光盘中的另一位老师一起参与学习,学生很新奇。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倾听的能力。二、自读课文,掌握生字,自主积累。1.复习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积累词句。2.学生进行第一步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教师检查指名学生读字词。中间出示郑振铎资料,介绍郑振铎先生生平。3【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自学要求,明确、直观。在检查自学环节,我用课件出示检查内容,省时、高效。(2)开火车说积累的好词,好句。小结:我们的语文学习,其实就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三、再读课文,深入学习1.回顾本单元课文的
3、学习方法:第一步:自读课文,了解大意;(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第二步:抓住线索,理解结构;(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几次写石榴红了,重点写的是哪几次?)第三步:细品词句,体会感情;(选择喜欢的一、两句话做批注)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展开自读,要求学生结合边读边画。3.交流反馈问题。父亲第一次和我们过石榴节(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处描写,为什么?(2)交流、品读。(在果实红透之前,他总要挑选一些较大的,逐个刻上自家的、亲友的、邻居的孩子的名字。当这些石榴长得像小红灯笼时,上面的名字也嵌得深深的了,像是天生的。)(每当石榴开花,大家就盼望父亲在一颗颗石榴果上刻上自己的
4、名字,然后又眼巴巴地盼着“石榴节”的到来。)(3)小结:由此可见,父亲是个怎样的人?父亲和一个南方的小姑娘打赌石榴能否在盆里开花结果。(1)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中,什么地方让你深受感动?为什么?(2)交流、感悟。(父亲听了,满怀兴致地同小姑娘打赌说:“要是公公盆里的石榴不结果,公公就请客吃糖。”)3(小女孩儿终于信服了这位可亲的公公,高高兴兴地跑着回家去跟爸爸妈妈说:“公公打赌赢了,可他还是给了我好多糖果,他比我还高兴呢!”)(3)感情朗读4、学习最后一部分过渡: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噩耗如同炸雷般在孩子们耳畔响起。“1958年10月18日,郑振铎在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
5、因飞机失事殉难。这样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父亲,这样一位充满慈爱,童心未泯的父亲,这样一位热爱生命,懂得生活的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1)“大家望着那红得似血的果实,谁也不忍去摘,任它在瑟瑟秋风中,枯萎,坠落,化成了泥土。”这是为什么呢?(2)情感朗读。(3)望着这红得似血的石榴,孩子们仿佛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望着这红得似血的石榴,孩子们仿佛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着这红得似血的石榴,孩子们仿佛听到————————————,望着这红得似血的石榴,孩子们仿佛想到————————————。【设计意图】运用网上课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踊跃练说。相同的句式引导学生
6、回顾了文章的重点内容,体会孩子们对父亲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启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的思考,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4)教师引读:而此时,郑尔康先生望着临院的石榴,就会想起旧居,想到父亲,想到父亲的音容笑貌。父亲的影响早已深深刻入了每个孩子的心中。因此,每当树上又挂满了小红灯笼的时候,曾经得到过他关爱的人们就会更加怀念起郑振铎先生来。正如作者所说的:我思念他们,思念……思念……。作者首尾呼应,更强烈地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此时,郑振铎先生也深深地刻入我们的心中。四、结合课文简介借物抒情,布置小小习作。(远程光盘)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