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节选》习题2

《大学节选》习题2

ID:36147406

大小:4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6

《大学节选》习题2_第1页
《大学节选》习题2_第2页
《大学节选》习题2_第3页
《大学节选》习题2_第4页
《大学节选》习题2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节选》习题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学节选》习题分层训练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此之谓自谦B.如恶恶臭C.故谚有之曰D.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解析 A项,“谦”通“慊”。答案 A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壹是:一切,一律。B.小人闲居为不善闲居:平时居住。C.之其所哀矜而辟焉哀矜:怜悯,同情。D.上老老而民兴孝老老:尊敬老人。解析 B项,“闲居”指“独处”。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其机如此B.此之谓自谦C.大学之道D.大人闲居为不善答案 A解析 B项,古义,

2、自我满足。今义,自己表示谦虚。C项,古义,古代天子设立的学校,与小学相对而言,教以穷理、正心、修身、治人之道。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包括综合大学和专科大学、学院。D项,古义,独处。今义,在家里住着没有工作做。4.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②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③见君子而后厌然 ④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解析 “焉”:①代词,这;②语气助词,

3、表陈述语气。“然”:③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代词,那样。答案 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含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上老老而民兴孝A.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B.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先诚其意解析 A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C项,名词用作动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答案 A6.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B.弟者,所以事长也。C.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D.德者,本也;财者

4、,末也。解析 C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余是判断句。答案 C7.填空。(1)古代所说的“四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孟子》。(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答案 (1)《大学》 《中庸》 (2)心不在焉 视而不见阅读文本选段,完成8~12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5、,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谓

6、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8.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止而后有定     止:终止。B.致知在格物格:推究。C.此谓诚于中,形于外形:表现。D.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谨慎。解析 A项,“止”,应为“最高的境界”。答案 A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 A项,①代词,……的人;②代词,……的东西。B项,都是代词,

7、放在动词前面,构成名词性短语。C项,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D项,都是介词,用,把。答案 A10.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项是(  )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②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③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⑤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⑥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⑥解析 ①不是直接阐释,⑤是“小人”的做法,⑥是从反面说明。排除这三项即可。答案 B1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

8、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C.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D.品德低下的人背地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这说明他们也要“慎独”。解析 D项,理解不正确,原文是“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并没有说这类人也要“慎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