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潮》教学设计2

《浙江潮》教学设计2

ID:36146207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浙江潮》教学设计2_第1页
《浙江潮》教学设计2_第2页
《浙江潮》教学设计2_第3页
《浙江潮》教学设计2_第4页
资源描述:

《《浙江潮》教学设计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浙江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古文的读法。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古今文字的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通过古今文字的对比,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的由衷热爱。教学重难点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作者的思路,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

2、相关资料。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出示钱塘潮图片或播放视频。)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今

3、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文学家周密的文章《浙江潮》。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教师:这是一篇古文,读起来不像现代文那样容易理解。现在请大家根据注释,疏通文意。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3.自读

4、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三、再读课文,分析细节1.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作者是怎样描写浙江潮的?作者从形、声、色、势等方面描写了大潮。形:仅如银线色:玉城雪岭声:如雷霆势:震撼激射,吞天沃日。2.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浙江潮?(比喻、夸张)有什么作用?(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浙江潮的雄伟壮阔。)3.体会文章严谨的结构特点。文章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否可以删掉,它们有什么作用?(不可以;首尾呼应。)四、答疑解惑1.交流疑难。教师:读了课文,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答疑。五、布置作业1.背诵《浙江潮

5、》。2.写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第二课时一、导入我们上一节课共同学习了《浙江潮》一文,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文章只用短短四句话,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浙江潮,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散文《观潮》。二、初读课文,将课文分段1.学生自己小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带拼音的字的读音。2.请一个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她)读的字音是否正确,将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第2自然段):介绍潮来之前的景象。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之后的景象。3.学生按分好的四段再分组读课文。三

6、、重点讲解第三段,体会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教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是因为潮来之时,景象雄伟壮观,使人为之惊叹、赞叹不已,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这一大潮的壮观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请同学读第三段。1.一个学生读第3段,其他同学思考:(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句写的是什么?(听到的声音)声音好像闷雷滚动,说明了什么?(未见其影,先闻其声,并且声音特别大。)教师指导读这句。重点读出“隆隆的”、“闷雷滚动”两个词。(2)此时江面有何变化?(江面还是风平浪静,未见潮水,先闻其声。)(3)这时声音越来越大,江面上怎么了?(学生读课文回答)“水天相接”是什么

7、意思?(潮水和天空相接的地方,即地平线。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人们在地球表面向水平方向所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4)这是作者在什么地方听到、看到的呢?(远处)(5)教师问:这时人们的情绪是怎样的呢?(当人们听到“隆隆声”时,人声鼎沸;当人们看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时,人们又沸腾起来。)“人声鼎沸”和“沸腾”是什么意思?在这里如何理解?(学生查字典并联系课文回答)(6)教师问:去掉“水天相接”一词好不好?为什么?把“沸腾”一词换成“高兴”行不行?为什么?(学生讨论)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