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39219
大小:2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5-06
《《礼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礼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三礼之中,周礼讲国家的制度,仪礼讲世俗的仪节,这些都是礼的具体现象,礼记则是在阐明这些具体现象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属于抽象的道理。随着时空的转移,制度和仪节很容易就丧失其实用性,而道德则可能含有亘古常新的价值。礼记本来只是礼经的参考数据到了后世,其地位却远超过仪礼、周礼,其关键就在于此。我们今天要研究先秦儒家的思想,除了论语、孟子、荀子外,最重要的典籍就是礼记,礼记的最大价值即是保存了孔子以后七十二弟子及其后学和秦汉之际儒者的思想。《礼记》的史学价值《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它在经学中的地位早有定论,但我们今天来研读《礼记》,务必要摆脱经学
2、传统的束缚,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去解析其成书过程和各篇章折射出的时代背景,并确定它基本上属于先秦史料,从而探讨这部著作的史学价值。礼记在阐发礼义的同时,也介绍了许多礼制的内容,礼制产生和变迁的历史,乃至与礼制有关的器物服制,这些都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史料。例如王制、月令、文王世子、明堂位等可以考见古代的各种政治制度;玉藻、深衣等可以考见古代冠冕服饰笏玉等名物,其它有关专礼的篇章,更可以考见古代社会生活的梗概。《礼记》是西汉武宣时代礼学家戴圣编定的四十九篇本,是先秦儒家学术论文汇编,非一人一时所著。它包涵了从孔子直到孟、荀各家各派的论著,其中皆为孔子七十子后学所记,内容相
3、当庞杂。经过学者们长期研究,较普遍地认为这些篇章大多数写就于春秋战国时代,文中反映的基本内容多系先秦古制,其中录有一些孔子言论或其弟子对孔子思想真谛的发挥,即使有个别篇章是秦汉儒生所撰,但其基本内容也都是对先秦古制的追记。《礼记》在儒家学术史上占有相当突出的位置。众所周知,孔子之后,学派林立,“儒分为八”。但在长期流传中,除孟子、荀子留下较完整的著作外,其它各派论著多所散失。《汉志‧诸子略‧儒家》所列书目,大多失传,但有些篇章幸存于《礼记》中,如《子思二十三篇》,是书今已不存,但研究者认为今收入《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和《缁衣》四篇都是子思的作品。前不
4、久公布的江陵郭店楚简有《缁衣》篇,与《礼记》内容基本相符。此简下葬大致在战国中期偏晚,可见《礼记‧缁衣》的写成年代还要早于此时。历代学者研究《礼记》着眼于分析各篇的作者及所属流派,虽意见纷,但如把《礼记》中有关篇章联系起来考察,大致可勾勒出孔孟荀之间乃至秦汉之际儒家各派思想体系传承关系的轮廓。《礼记》为研究先秦儒学史提供了充分的资料,尤其是蕴含的礼学思想最为丰富。儒家的礼学思想博大精深,从孔子首创礼学思想,经孟荀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体系大备。其间《礼记》对礼学的阐述最为精彩完备。如书中探讨礼之源,从人情、人欲、人类自身发展以及从天地神等抽像信念中,提出种种猜测
5、,反映当时学者对知识的孜孜以求。《礼记》还结集了如《中庸》、《大学》、《礼运》等蕴含深邃的思想内容的学术论文,它们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名作,影响极其深远。乡、射、朝、聘、丧、祭诸礼在许多篇章中都有反映,此外《仪礼》中缺失的逸礼,如奔丧、投壶等礼也有专篇阐释。在诸礼中,《礼记》尤为重视丧、祭,因为丧、祭二礼,集中反映当时的社会结构、各项制度和观念形态。如记录丧制、丧事、丧服的有《曾子问》、《丧服小记》、《杂记》、《丧大记》、《奔丧》、《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丧服四制》等。论述祭祀的有《祭法》、《祭义》、《祭统》等。这些篇章既注意阐释礼之数(即礼之仪)
6、,对《仪礼》部分内容加以补充说明;更为注意诠释“礼之义”,对诸礼的精神实质和用礼之目的加以阐述,为我们了解儒家的礼学思想提供了更多依据。另外,上自治国方略,下至家庭准则,在《礼记》中都有专门篇章论述。如《王制》记载古代封国、爵禄、职官、巡守、刑罚、养老、学校等制度,几乎涉及古代统治者治国的方方面面,该篇虽写成较晚,但内中多后人对古制的追记,仍不失它的史料价值。而《内则》则是我国最早的一篇家训,反映了古代贵族家庭成员彼此相处的尊卑关系,也是研究上古家庭史的基本史料。要言之,《礼记》中的许多篇章处处体现出宗法制的原则和精神。其中《丧服小记》和《大传》有两段精辟论述,许多学
7、者据此解释不一,但文中对如何区别大宗和小宗及其相互关系,对在宗庙祭祀等活动中如何运用宗法制原则以及实行宗法制对维系周代社会秩序的作用都有深刻论述,因此视上述两篇文章为研究周代宗法制的基础并不为过。其它与宗法制相连的昭穆制、丧服制等也在《礼记》的相关篇章都有论述,故欲研究先秦制度史亦不可不读《礼记》。《礼记》的文化价值中国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儒家一向注重礼学,孔子在当时即以精通礼学闻名于世,荀子亦以隆礼为其学说中心,但是孔子对于礼学并没有专门的著作,荀子的学说有很长的时间并未特别受到世人的重视,所以无论对汉以前礼学的形成,或汉以后礼教的发达,三礼无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