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38118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白公鹅》说课稿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白公鹅》说课稿1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课《白公鹅》。一拿到文章,最困惑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上好一堂略读课文呢?本文排在丰子恺写的《白鹅》之后,即使对内容的的扩展延伸,同时也是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前一课的知识和学习方法来自学这一课。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所以本文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上一课以及课文前的提示语进行学习,老师适时的进行引导。对于四年级的学生通
2、过上下文理解白公鹅的特点是简单,但是受年龄、阅读能力的限制,要想学生通过两文对比,发现作者的写法、幽默的语言风格,则需要老师在教学时注意引导。“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根据略读课文教学这样定位的确定,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进行这样设计: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白公鹅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教学重难点)本课因为是略读课文,因此我预设1课时,以朗读对比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语文课堂标准》
3、指出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注重引导,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自学积极性,参与主动性,加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为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满足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需要,我决定,以自由阅读为基础,利用主线点拨法,对比分析作出总结。根据这些,我将本课教学
4、流程进行了这样的设计:一、复习回顾、导入课题一堂好客,导入是关键,所以,本课我运用复习导入法。“同学们,还记得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吗,它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复习导入法,既可以巩固旧知识,又可以把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本环节的设计,尽量让学生回顾知识,融于新知能够。二、初读课文、感知特点此环节主要完成两件事,一是将本课读通读顺,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课文梳理,二是通过导入的激发,课文提示阅读,确定阅读目的:这只白鹅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词语回答。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首
5、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朗读作者对白公鹅慢条斯理的走路姿势的描写,会获得个人的感受,并在段落旁作批注,接着让学生交流后,通过自己阅读的体会,在朗读中表达出你感受到的。接着品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部分,则让学生根据上一段的学习方式,自由、合作的方式学习第4、5、6自然段,让学生有充分实践的机会,并懂得运用。然后围绕着《白鹅》与《白公鹅》进行对比,通过默读两篇文章,小组交流的形式后,由学生提出自己的发现的相同和不同,再通过文中语句进行交流。从明确的语句的对比中得到作者的写作方法、幽默风格和情感。在内容的理解
6、和语句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对作者的情感有一定的收获,再次与文本的对话会更加体会内容和学生的理解程度。人教版小语教材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逐册编排和加大了略读课文的数量和篇幅,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根据四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学习特点,我通过朗读批注等方式理解文章内容,通过交流互补的方式获得自己的发现,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在通过主线点拨法,教师适当点拨和
7、引导,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张扬,阅读水平得到提高。四、扩展提升,课后巩固“还记得一个神奇的符号吗?破折号有哪些作用呢?文中连续用到了两次,这两个破折号又有什么作用呢?”在分析中,不进让学生回顾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注意在阅读中细微的知识。课堂结尾是,我介绍叶•诺索夫的同时推荐阅读《白公鹅》的后半部分,学习其中的写作特点,幽默的语言风格,体会同一事物的不同描写方法。再者,“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向课外拓展、延伸。这四个环节,紧密联系着略读课文的特点,了解
8、白公鹅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特点。总而言之,本课教学坚持留足自读时间,独立阅读了解白公鹅的“慢条斯理、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充分利用提示语和精读课文的对比,把握作者的写作特点。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应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