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21578
大小:2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6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它能使师生自然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环境育人”已是教育界尽人皆知的教育信条。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都直接反映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育人理念。因此,我们要从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建设校园文化。 1.建设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导思想的文化长廊,让学生目睹耳染导其行。 文化长廊要代表师生的共同意志,体现出“四性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2、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它能使师生自然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环境育人”已是教育界尽人皆知的教育信条。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都直接反映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育人理念。因此,我们要从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建设校园文化。 1.建设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导思想的文化长廊,让学生目睹耳染导其行。 文化长廊要代表师生的共同意志,体现出“四性”。一是科学性,做到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要渗透思想教育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之中;三是艺术性,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文
3、化长廊建设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 2.校园环境建设做到绿化、净化、美化。在校园内栽树木,种花草,并号召师生“自己动手建校园”,把绿化草地、公共卫生场地分到各班,落实责任制,组织学生拔除杂草,浇水施肥,修剪花木,天天打扫公共场所,使校园里地面无纸屑,厕所无臭味,墙壁无涂污。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这样既绿化净化了校园,又增强了师生的爱校意识。做到处处是翠绿,时时飘花香。 在绿化基础上,我们还要十分注意校园的美化,精心搞好花草树木的搭配和修剪,使校园里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创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在环境点缀上要体现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审美观。如在主要的体育
4、活动场所,要塑造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雕像、标语;在教学楼内开辟作品栏、精品屋、特长展示等,张挂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电脑作品,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在教学楼和教室张贴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名言警语,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利用楼道转角、立柱悬挂语录牌或标语,如“慢步轻声”,提醒大家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校园的合理布局、建筑物的装饰、校园绿化美化等文化景观的建设,通过花草树木、名人塑像、橱窗、宣传栏等,让学生耳濡目染,令人置身其中,美不胜收。 3.校园环境建设切实调动
5、广大师生积极性,增强广大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大件学校负责,小件自己能办的由师生自己动手完成,如教室、办公室的布置,环境卫生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通过绿化、香化、净化、园林化、知识化,让校园的一景一物,每堵墙壁,每个角落都在无声地“说话”。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温暖的家园和幸福的乐园。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教育目标的必要保证。学校应该强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约之以规”。实践证明,严格的校规校纪,可以促进良好的校风、
6、学风的形成,学校要狠抓“教风”“学风”“师德”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管理工作。这些制度方面的校园文化,对全体师生来说,既有一定意义上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又有强大的号召性和感召力,它以文字、条约的形式出现在师生面前,实际上就形成了师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的检验标准,它对师生良好品德的塑造和正确习惯的养成起着导向作用。 在制订规章制度时,应在条文中突出目标追求、价值观念、素质要求和态度作风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
7、章制度。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的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在执行奖励处罚时,也要注意文化的情素。比如每年一度的教师表彰大会,优秀学生颁奖仪式,都尽可能创造出浓厚文化气氛,动情动心、催人奋进。 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学校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如学校德育工作,成立党支部书记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工会主席、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学生会辅导教师、年级组长、班主任参与的德育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