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20003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宇宙单元解析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宇宙单元概述:宇宙单元是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第三单元,作为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其结构要与学生们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相适应,以利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本单元的内容采用由近及远、由静到动、由实到虚的逻辑结构。由近及远表现为从月球—太阳—太阳系—星座—星系—宇宙这样一个顺序来观察认识周围的星体;由静到动表现为从观察了解星体的一般特点和现象到观察和认识星体的运动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由实到虚表现为从星体的观察活动的开展到在学生领悟力和解释力基础上建立一个宇宙模型,知道宇宙是可以被我们所探索、了解和认识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物质世界。这是本单元的第三个特点。本单元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
2、会遇到许多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如天气、灯光等因素影响要观察的星体。2.夜间观察活动难于组织与开展。这对教师们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加以解决。地球的卫星-----月球解读教科书说明:本课是这本单元的起始课,共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二是,我的“月球卡”(教材)解读教材:第一部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1.几组图片反映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认识过程:从远古开始的用肉眼观察月球,用石头、木碳等来作观月记录;用望远镜来观察月球;无人探测器近距离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人类登月进行科学考察与实验。 2.这一个历时几千年的过程
3、,不仅仅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科学不断推进,人类锲而不舍、不断追求精神的写照。 3.可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如看录像资料、诵吟诗词、讲登月故事等。第二部分:我的“月球卡” 1.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记录在“月球卡”上,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这是一个信息交流的活动,也是一个知识不断扩展、形成“头脑风暴”的过程。 2.教科书中将学生信息交流的主题集中在月球的运动、月球的地形、月球与地球的对比、月球的其他情况这四个主题上。当然这只是几个可供参考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这几个主题可以平行展开,也可以有所侧重展开,可以是分小组展开,也
4、可以集中进行交流,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班级的情况灵活开展活动。 3.教师让学生围绕几个有关月球的主题开展讨论交流活动时,学生们会把不同地方收集到的有关月球的知识“广而告之”,收集到的有关月球的知识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会出现差异,这正是交流的价值所在,它其实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会因为知识的相同而加深印象,也会因为差异产生分歧而产生探究的兴趣。如月球的公转周期有几种,其中包括常说的恒星月和朔望月二种周期。恒星月周期为27.5天,也就是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真正的周期;朔望月周期是29.5天,是两次朔月或望月的周期,是月球围绕随太阳公转的地球一周的时间。学生
5、也许不会真正理解这两者之间差异的原因,也不需要在课堂上真正让学生理解,而是让学生产生弄清楚二者差异的兴趣。 4.与书中四个交流主题有关的信息罗列如下。 月球公转周期:恒星月周期为27.5天;朔望月周期是29.5天;月球的公转与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公转速度为1.02千米/秒。 月球基本数据: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直径3476千米,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千米,质量为7350亿亿吨。月球的地形:主要有两种,月海和环形山。月海是由凝固的熔岩构成的盆地,是无一滴水的“海”;环形山为数众多,直径超过1千米的就有33000多个。 人类登月:1969年7月20日美国
6、“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其后又有十多位宇航员先后登上了月球。 5.教学中,可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补充资料。该资料十分形象地说明了月球的一些特征。月球是地球以外留下人类足迹的第一个天体,也是日前人们最熟悉的天体。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38万千米。月球公转的周期是:恒星月27.5天;朔望月29.5天。月球公转与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公转速度为1.02千米/秒。月球的体积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月球质量约是地球的1/81,月球引力大约只有地球引力的1/6,因此,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要比在地球上轻得多。月球没有大
7、气层存在,处于一种高度的真空状态,连声音都无法传播。月表的温度变化非常剧烈一白天最热时,温度可达12'70C;夜间最冷时,温度则可降到一1830C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