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19111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6
《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是什么?一位教师的存身之基是什么?答案是唯一的,那就是质量。质量,是教学工作的中心;质量,是一所学校最为靓丽的风景线;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没有教育教学质量,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是无法生存,更遑论发展了。那质量,从何而来?质量,谁来保证?质量,怎样跃升?这是摆在我们每所学校面前的课题。本文试图从教学、教研和管理三方面谈一些思考,以求教于方家。一、高质课堂——质量提升的核心。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使教学常规规范化、制度化。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认真抓好这五个环节是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减负增效的基
2、本保证。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将教学“五认真”检查、抽查工作常态化、精细化,落实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教研组自查与年级部互查相结合的制度。依据《盐都区中小学教学“五认真”基本要求》,在集体备课、二次备课、深度反思中提高课堂质量,精心设计作业,规范批改作业,重视培优补差,重抓单元检测,建立长效的检测机制,加强横向和纵向的听评课。精致,应弥散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一言一行,一勾一叉,一字一画,力求做到整齐划一。依据市、区教育局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双语阅读。修订、出版、用好校本教材《书香有约》,每月必读书目、必背古诗文,语文老师必须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开学之初,各语文教研组合理分工,老师们各领任
3、务,读好原著,然后执教年级公开大课,深度解读必读书籍或必背古诗文,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思、写相结合的阅读习惯。英语老师从当当网或其他媒介上找寻适合孩子阅读的英语材料,汇编成校本教材,开展师生共读活动。建构双语课外阅读模式: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延伸。让我校课外阅读工作走向纵深,向着兴趣化、内需化、高效化发展。精心挑选学生,形成梯队,每个兴趣班培养的人数达到小型表演和比赛的规模。教师要认真备课,打足时间,提高授课效率,按训练成效发放津贴。班主任要不折不扣地鼓励、支持、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兴趣班特长学习。兴趣班活动时间一到,立即催促学生到指定地点参加活动,谁阻拦学生参加兴趣班活动,学校将追究
4、其责任。教导处加强监管,及时公布学生参加活动情况及授课老师工作状况。只有在平时“花大力气,下苦功夫,科学训练,有效监管”,学生特长培养、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才会取得成效!我们坚信学校特色建设,学生特长培养会越来越好,我们充满期待!在课堂教学上,活用教材,把握课标,贴近孩子,挤干水分,务求实效。学生在课堂上兴致勃勃地投入,津津有味地倾听,头头是道地交流,欣欣向荣地快乐成长和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上科学合理地预设,言简意赅地讲解,机智精巧地点播,灵活机动地生成,快快乐乐地实现人生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评价方式走向多元全面,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实现过程性评价。事实证明,如果一所学
5、校,一个教师连课堂上的质量都要不了,其他一切要质量的行为都是南辕北辙,甚至是缘木求鱼了。那么怎么要课堂上的质量?答案也是唯一的,就是进行课改,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摈弃传统教育思想、教学行为里的不当,尊重学习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尊重教育学、心理学等一切科学,让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要能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要能时时刻刻的想质量,要能理直气壮的要质量,要能千方百计地求质量。要把努力提升学校的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提升学校的质量摆在学校生死存亡的高度上来认识,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评价和判断一名教师的最高标准。二、教育科研——质量
6、提升的引擎。对于课堂,我们应当心存敬畏。如果一节课,有精妙的设计与精准的解读,有师生紧密的贴合与情感的递增,有孩子情智的提升与激情的释放,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毋庸置疑,每天的课堂,如能做到高效、高质,无疑是提升质量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要素。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差异,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注重经验的积累,大力倡导“减负增效、
7、务本求实、灵动科学”课堂教学,向课堂要效率,提高教研组的整体水平。可以说,集体备课的好处显而易见。“集体备课”是“常态课”的“发动机”。这个“发动机”工作状况关系到“常态课”质量高下,全员要沉潜下来,抓好这一至关重要的工作。马立平博士在《小学数学的掌握和教学》一书中指出,中国教师在开始他们的教学生涯时,对数学的理解比美国教师好,中国教师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是通过备课、实际教学以及反思这些过程来发展和加深的。她认为,要想理解和掌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