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堂训练

把握课堂训练

ID:36116985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6

把握课堂训练_第1页
把握课堂训练_第2页
把握课堂训练_第3页
把握课堂训练_第4页
把握课堂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握课堂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把握课堂训练,提高数学运算技能数学运用形式化的数学符号来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因此,对数、式的运算能力的培养必然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运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学生的数学水平,所以培养运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课堂练习这一环节,正是培养数学运算这一重要数学技能的黄金时间。数学运算技能的形成过程,是对数和式进行处理的一连串外部操作方式以及内部心智活动方式,经过反复练习而达到熟练的、自动化的反应过程。纵观班级之间、学生之间解决问题所存在的巨大差距,原因均在于没有把握好课堂训练这一重要环节。我认为,要把握课堂练习,

2、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训练题的设置必须有梯度众所周知,学生对每个技能的掌握一般要经历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的过程,因此,练习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梯度的进行。我认为,练习应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模仿阶段,这是在新知识学习之后,在老师例题示范下进行的练习,所选的习题不宜过高,变化也不宜过多,且不宜提出速度要求;其次是熟练掌握阶段,这是在学生已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练习,习题的难度要适度提高,习题形式多有变化,不仅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算,而且要对运算的过程、依据、方法进行总结与概括,促使在解题水平上升到理论水平;然后是综

3、合运用阶段,此时可选择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训练学生确定运算方向、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二,训练时,要注意进行系统的解题思维训练首先是审题,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翻译把文字、符号、图形、或几者兼有所发出的信息正确的接受下来,从而了解题目的基本结构,而且要做到周密、细致、准确,在微观和宏观结合的基础上理解题意,使思维正确定向。二是思考分析,在审清题意之后,必须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对问题涉及的基本知识是否清楚,题设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条件如何使用?从已知条件可以推出哪些结论?分析结论成立的原因等等。三是寻

4、求解题途径,数学的解题方法很多,要根据题型的特征而选用不同的方法,尤其注重掌握各类题型的基本常规方法。例如:在线段垂直平分线一节中,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常用结论有△BCE的周长为AB+BC此题在证明及计算中经常出现,学生对它的常规方法和常规结论就应该熟练。再比如,角平分线中,常与直角三角形结合的图形:直角三角形ABC中,∠B=900,AD平分∠BAC,DE⊥AC,则常用结论△DEC的周长=AC。四是按规范格式,写出解答过程。一般说来,在探明解题方法时经常采用的分析方法,似真推理,而解题的表述一般采用

5、从已知到未知的综合的方法,需要有严格的推理。因此,在表述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要把思考的过程与表述语言分清楚。最后是检查回顾。在解答完毕之后,要检查回顾。检查是否全部实现了解题目标,验证答案是否正确、合理。回顾整个解题过程,积累解题经验,有无不同的解法,改善认知结构。探讨题的结果能否引申或推广等。第三,重视进行变式练习和发散思维训练要使学生的技能达到熟练甚至更高水平,必须组织变式练习,进行问题发散。所谓变式练习就是指变换数学问题的条件、结论以及变换问题的形式、内容等,但不改变问题的实质,以便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认识问题

6、的实质,从而全面地、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解方程时,利用已有的开平方的知识,在探究配方法时,应组织学生进行下面一组变式练习:利用你学习过的知识解下列方程:x2=92x2=4x2-1=53x2+5=6(x-1)2=25(2x+1)2=18(x-3)2-4=52(x-3)2=83(x+2)2-1=8而发散思维,它是从一点出发沿着多方向达到的思维目标。它包括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具有多向性、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的特点,即思考问题时注重多思路、多方案,解决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

7、方式。可有效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常用的方法可以有“一题多解”,寻求比较简洁合理的解法;通过一题多变,把特殊问题一般化,具体问题抽象化等等。例如:可进行解法发散的: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O为两底角平分线的交点,OE⊥AB,OF⊥AC。求证:OE=OF解法1:证明:∵AB=AC∴∠ABC=∠ACB又∵O为两底角平分线的交点∴∠ABO=∠OBC=∠ACO=∠OCB∵∠OBC=∠OCB∴OB=OC∵OE⊥AB,OF⊥AC∴∠OEB=∠OFC=90在△OBE和△OCF中OB=OC∠OEB=∠

8、OFC∠ABO=∠ACO∴△OBD≌△OCF(AAS)∴OE=OF解法2:证明:过点O作OM⊥BC,垂足为M∵OB平分ABCOE⊥ABOM⊥BC∴OE=OM同理可证OF=OM∴OE=OF解法3:证明:∵O为两底角平分线的交点∴O一定在A的平分线上又OE⊥AB,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