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习诗意的存在

让学生学习诗意的存在

ID:36115993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6

让学生学习诗意的存在_第1页
让学生学习诗意的存在_第2页
让学生学习诗意的存在_第3页
让学生学习诗意的存在_第4页
让学生学习诗意的存在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学生学习诗意的存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学生学习诗意的存在一、课堂教学:意义生成的世界“世界是诗意的、美的、意义的。世界的诗意、美、意义只向那些懂得这种‘诗意’‘美’‘意义’的人呈现出来,它不会自在地呈现。世界呈现在理解并接受它的人的面前是‘诗意的世界’‘美的世界’‘意义的世界’。”[1]人,作为这块土地上的关系存在,永远处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与自然同在,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 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场所,是学生精神生活高地的重要平台,因此,它应该是学生诗意地存在的一个“意义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是启发人的意义而获得自身意义的过程,人的意义与教育的意义因此而获得统一。课堂教学的最终指向是心

2、灵世界的丰富、扩张,教师通过课堂来显现自身的人格、情趣、智慧和才能,使课堂充满人性的魅力,使课堂不是僵化的工厂车间,而是一个人性的空间。学生通过课堂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意义的生成。“课堂虽小,意义却大,它使我们一步一步找到自己,成为自己。”[2]课堂教学的场景是由认识的主体──师生与认识的客体──文本及其相关的关系构成的。知识的文化性、境域性、价值性规定了知识的主体意义,文本或问题是课堂教学中的客观存在,其产生与存在的过程体现着人的意义取向,它的存在与超越使课堂成为可能的意义世界。学生获得知识、超越文本、体验情感、形成新的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意义生成的过程,也就是说,课

3、堂教学是一个不断追求个体文化新生命、达成个体创新的意义生成的世界。二、现代课堂教学中意义的失落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越来越趋向于以学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主。但由于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追求,使得相当一部分的课堂教学仍然沿用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获取书本知识、提高应试技巧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在其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知识的压力,没有通过知识而积极地启发世界的意义,也启发人生的意义”。[1]再加上课堂是近代班级授课制的产物,是夸美纽斯在机械唯物主义哲学观的指导下分析教学要素并巧妙组合而成的。从其产生伊始就有着规模效应、具体的要求、明晰的制度等,在目标上反映着强烈的社会

4、意志,在方法论上体现着鲜明的科学特征。(一)“科学知识观”对课堂教学中人文知识的贬抑 在古希腊时代,先哲们就把知识、求知看作是人的最主要、最本质的属性。苏格拉底虽然崇尚人的美德,但却提出“知识即美德”的命题;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形而上学》中所写下的第一句话就是:“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他认为,求知是人的最本质的冲动;柏拉图要在人们心灵里建立的也是知识的“理想国”。到了近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取代了上帝的力量,“知识就是力量”,不仅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指向,[3]也成为“科学知识观”形成的基础。有关专家认为,从有人类以来的所有知识可分为原始知识型(神话知识型)、古代知识型(形而上学知识型)

5、、现代知识型(科学知识型)、后现代知识型(文化知识型)四种。[4]科学知识型克服了原始知识型和古代知识型的缺陷,促进了人类知识和文明的进步,但同时又将人们陷于科学知识型的牢狱之中。其特点是“知识通过特殊的概念、范畴、符号和命题加以表述。数学语言和观察命题是其基本形式。知识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实证性”。[4]科学被看成是知识的典范和标准。也就是说:“科学似乎既是知识合理性的批判标准,又是知识合法性的衡量尺度;唯有进入科学领域,知识才具有合理性并获得存在的合法性”。[5]在这种科学知识观之下,一种知识只要比较容易处理成科学化的知识,它所思考的事情或问题就因此变得重要。然而,正是这种

6、“唯科学”的知识观使得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灵魂启蒙、自我发展、价值信仰的知识因其非科学性而受到排除和贬抑。在课堂教学中,感性的生命被抽象的符号所代替,美好的语句被简洁的公式所取代,诗一般的意境被预定的模式所框架,就连最具人文特色的语文也被标准的答案所固化,作文被写作的范式所限定,每一部分的标准分值都是明确规定,并成为学生课堂训练的重要依据,本有的人文价值变成了作文应试技巧和范文记忆的枯燥训练,文学的价值和美、人的情感和体验等等早已不复存在。由此,教育那富有情感的启迪被代之以冰冷逻辑的科学公理,生动的课堂教学被代之以无情的机械操作。(二)泛功利化的思想扭曲了学习的外在意义在课堂

7、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功利思想也表现得相当明显。“课堂教学承载着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太多的期望和重托,通过课堂教学,学校寄望于能多出人才,以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教师寄望于能获得高升学率,为自己的评职晋级增添筹码;学生寄望于能获得高分数,以跨入高等学府。”[6]教师为了自己的名声、地位、工资、荣誉等,忘却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强迫自己的学生在特定的时间,既定的场所,按照设计好的程序,学习指定的内容,取得符合要求的考试分数,使原本是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变成了应付检查评比的生存方式。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