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15573
大小:3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6
《落花生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落花生》教学案例在新课改的引领下,本学期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着学生能够自学会的,老师决不领着学;凡是学生能讲的,老师绝不去讲。在实验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觉得我们的孩子还是非常有潜力的,就看我们如何去引导了,接下来我就《落花生》一课谈谈我的看法。《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
2、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动实践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可以分成以下三段理解,第一段(第1自然段),先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第三段也就是文章的重点。在前一段时间,我也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讲,但一些重要内容
3、学生还是讲不完整,课堂上有些死气沉沉的。我今天稍改变了一下,分完任务,我告诉展示的同学,要在让大家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去体会人物感情,而且是讲解而不是讲题,学生也是信誓旦旦地说:“老师,放心吧,我知道怎么讲,我今天再上网查一查有关内容,争取明天讲的精彩一些。”虽然学生这么说,但我还是有些担心。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片段:展示: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十小节,想想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生: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
4、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展示:哪位同学愿意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课文。(比较平淡)展示:哪位同学觉得自己能读得更好?(不少同学举起了手)指名读。(声情并茂,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展示:你们为什么要送给她掌声?生1:因为她读得抑扬顿挫。生2:因为她读得很有感情。生3:从她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作者对落花生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展示:这位同学的确读得好,你们听得也很认真!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生1:这句话是说桃子、石榴、苹果外表好看,高高挂在枝头,而花生藏在地里,它不张扬。生2:我觉得这句话是赞美花生好。生3:花生
5、外型虽然不怎么好看,而且还像怕丑一样躲在地底下,但他有不少好处。展示:那课文中提到花生的哪些好处?生:课文中讲了花生味美、可以榨油,价格便宜。展示:这些都是从花生的实用性方面说的,那么父亲要我们“像花生”一样,是像花生的什么?生:精神。生:品格。展示:说得对,父亲就是希望我们具有花生的品格,那花生具有怎样的品格呢?生1:花生不炫耀自己。生2:花生外表丑陋,但心灵美好。生3:花生谦虚、朴实。生4:花生默默奉献,不计较名利。展示:从父亲的话语中,我体会到了花生崇高的品格,你能把这两段话背下来吗?(学生争先恐后背诵课文)展示:父亲说这番
6、话时是语重心长的,话里行间饱含着对孩子们的期望。父亲的话作者理解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出有关句子。(指名感情朗读)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生1:有真才实学的人是有用的人。生2:脚踏实地的人是有用的人。生3:不追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是有用的人。生4:谦虚,不炫耀自己的人是有用的人。生5:默默无闻的清洁工、邮递员。生6:为人民做好事的人是有用的人。生7:像雷锋那样热心帮助人的人。生8:做好事不留名的人。展示:那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生3:光讲外表好看,追求穿得
7、好,一身名牌,但是肚子里空空的人。生4:有的人没有真本事,但还喜欢吹嘘。生5:有的人打扮很时髦,但开口就是脏话,不学无术。展示:能举例说一说吗?(学生纷纷举例)这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整堂课孩子们情绪高涨,发言踊跃,妙语连珠!静下心来回想,这堂课之所以取得成功,我有以下两点体会:一、 自主实践,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学会选择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指导学生依照自身特点,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让每个学生
8、学会面对陌生领域,自已去搜集,筛选资料,寻求答案。在教学《落花生》这课时,我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花生的和作者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除了书上介绍的你还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对作者许地山知道多少?”等等。在这些问题中,学生兴趣哪一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