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课件2 - 副本

第十五课课件2 - 副本

ID:36113886

大小:2.73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06

第十五课课件2 - 副本_第1页
第十五课课件2 - 副本_第2页
第十五课课件2 - 副本_第3页
第十五课课件2 - 副本_第4页
第十五课课件2 - 副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五课课件2 - 副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玄宗开元年间进士。开元初,为荥阳主簿。五年至九年,参与编撰《群书四部录》。官至洛阳尉。《全唐诗》存其诗十首。作者介绍这首五言律诗最早见于《国秀集》。诗题的“次”字是停宿、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三面临江。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出处及背景品读欣赏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

2、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

3、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品读欣赏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品读欣赏诗歌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

4、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小结:练习巩固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2、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

5、,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D4.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D5.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

6、字里行间。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A6.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

7、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贞元十元(880)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因上书言事,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长庆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作品此诗是长庆三

8、年或四年(823——824)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诗人早春游湖,面对湖光山色,莺歌燕舞,草色花香,心情十分愉快。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诗的风格自然清新,娟秀明丽。写作背景找出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的词语:初平: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早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