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

08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

ID:36101458

大小:83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5

08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1页
08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2页
08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3页
08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4页
08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5页
资源描述:

《08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园地原创严禁转载注:本资料由《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独家提供。试题精选自2014年全国各地所有高考历史试题,按人民版各课顺序分解而成,试题排版工整合理、精美规范,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转载到其它网站、博客和QQ群交流,一经发现封锁其IP,谢谢合作!中学历史教学园地《高考真题分解》栏目必修3分课汇总(人民版)分解、整理:张秋鸿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1.(2014·北京文综·16)《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

2、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考点】“师夷长技”思想——《海国图志》【解析】《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故A项错误;“西业”、“里勃里先好司”、“勃列西领”等词汇体现出西方的代议制度,《海国图志》中涉及这些外来词汇,反映出它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故B项正确;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海国图志》作者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故C项错误;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的是

3、康梁维新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B2.(2014·天津文综·6)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考点】“师夷长技”思想【解析】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等开始开眼看世界,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中体西用”认为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政治制度,材料没有体现“中体”,故B项错误;从李鸿章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可见,他

4、对第8页(共8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园地原创严禁转载西方科技的关注,但无法推测整个社会对西式教育的态度,故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3.(2014·安徽文综·1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4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趋势图(注:1922年始专指高级中学自然科学课程)图4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C.1929~1936

5、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思潮(西式教育发展)【解析】1905年清朝在全国废除科举制度,兴办学堂,标志着中国教育步入近代化,故A项错误;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与以前相比并不算高,并不能体现“五四”时期科学思潮的兴起,故B项错误;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国民政府在经济上重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教育与之相配套重视科学教育,故C项正确;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并不能说明期间轻视人文教育,故D项错误。

6、【答案】C4.(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考点】维新思想;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服饰变革第8页(共8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园地原创严禁转载【解析】结合史实可知A项表述正确,但易服不是维新派的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易西服”服饰的变化一定程度

7、上会影响思想的变化,有利于推行维新变法,故B项正确;当时中国需改变形象,但结合史实可知维新派目的是为推行变法改制,故C项错误;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的表述没有体现出易服的意义,故D项错误。【答案】B5.(2014·海南单科·15)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考点】维新思想【解析】革命派此时已经开始革命运动,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上海是最早开放城市,该说法明显错

8、误,故B项错误;材料中“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说明对改革和革命的意见不一,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