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指导

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指导

ID:36101146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5

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指导_第1页
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指导_第2页
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指导_第3页
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指导_第4页
资源描述:

《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指导1.审清题目:材料解析题的问题主要包含四种构题成分 答题的根据:材料、所学知识 答题的条件:时间、空间、对象 答题的内容:原因、作用(影响)、异同、背景、特点、变化 答题的方式:指出、说明、比较、概括、分析、简析、阐述、评述、简评、评析、评价、评论 例:40.(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 2.提取信息:带着问题分析材料;           注意材料中的题头、正文、注释、出处;           排除无效信息;           提取有效信息(显性信息和隐性

2、信息) 例: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

3、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3.理清思路:顺序;角度;表述 4.规范作答:字迹工整;写在规定位置;           段落化;序号化;标点化  解题思路 1、如何回答“概括”类的题 “概括”观点=首尾法 “概括”特点、变化=顺序+逐点(分层+合并同类项)+精炼(缩写) 概括历史是形成历史概念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它的操作方法是,从一些历史事物中抽取某些相同属性的内容,将之综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此方法类似语文学习中对某一段落归纳中心思想。概括历史的文字特点是简明扼要。 例1:(2011年全国卷)4

4、0.(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 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8分) 例2:2010年全国卷 40.(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

5、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2、如何回答“评价”类的题 4“评价”=目的(出发

6、点)+影响(正反)+性质 “评价”历史事物指的是,对该事物分析、探讨,确定其意义、价值或者状态等。 例1:2011全国卷48、(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8分) 辛亥革命前,为推翻清王朝需要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对辛亥革命起了积极作用,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后来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但矫枉过正。(8分) 例2: 2011全国卷46、(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8分) 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是主权在民,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其目标

7、是实现直接民权;国民党长期施行“训政”,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8分)  3、如何回答“评述”类的题 “评述”=叙述+评价 对该历史事物既要有评又要有述,缺一不可。 例1:2011全国卷40、(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分) 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 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10分) 例2: 2011全国卷47、(2)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评

8、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东、西部边界线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