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96560
大小:19.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5
《3 坊员线下集中研修活动日志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坊员线下集中研修活动日志学科坊小学数学姓名崔金年单位(校园)极乐中心学校时间2016.3.15主题听岳老师教学《圆柱的表面积》的几点思考负责人康海青学习内容概述今天,我校组织教师听了岳青云老师的研究课《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学习了圆、长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掌握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重点在于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侧面积、
2、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本节课岳老师的教学中,岳老师始至终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将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一、在复习引入环节,首先通过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为下面的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打下基础;复习圆柱的特征为后面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公式推导做好铺垫。二、在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环节中,首先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观察、发现,形成圆柱表面积的表象。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
3、底面面积的和。然后,在突破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个难点时,让学生自己展开圆柱体模型,观察到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自然推导出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环节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三、在练习题的设计中,遵循了从易到难的原则,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 四、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了学生现有的学具和准备的圆柱体实物,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观察,推导出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还存在着
4、一些不足,仅供参考:实践操作展示得不够。在动手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大部分学生联系上节课的经验说出看法,而没有实际操作,老师也没有让他们展示推导的过程,加深印象,只是让他们说一说,导致一部分学困生只能听听而已。所谓教学重点,即是“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如果某知识点是某知识单元的核心或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也就是“学
5、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要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我浅谈以下几点:一、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是突出重点、难点的条件。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新知识的形成都有其固定的知识生长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可依据以下3点找准知识生长点:(1)有的新知识与某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难点;(2)有的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要突出“连接点”,进而突破重、难点;(3)有的新知识由某旧知识发展而来的,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如教学“解决
6、问题的策略”,虽然每个策略都有其适用的题目,但是在形成新策略的过程中要综合应用已有的策略,如学习替换与假设策略时要用到画图、列表等策略,且综合法与分析法贯穿始终。所以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数学认知结构改造的过程,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二、积累基本的数学经验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 课堂的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平台,而课堂教学的成功,同时需要多方面的学习资源的支持,才能得以实现。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一)、教师为有效的课堂教学作充分的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教
7、师始终要牢记自己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的课堂角色由“演员”向“导演”转变,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主导”的作用,结合我校本学年的备课改革来说,要有有效的准备必须是要备好课,在挖掘教材上,自己还需要多看书。特别是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教学用书,做到吃透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所以备学生对学习新课的有兴趣的内容,只要写在书就可以了,如在备《倒数》一节的内容时,我是利用学生学过有些汉字有颠倒结构的特点,选了“杏”与“呆”,“音”与“昱”等,同时选了一幅对联:“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下联
8、: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用故事引入,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新课有了第一感知。(二)、开展有效的课堂探究活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都是学生学习的方式,其实,每一节课只要在课前充分准备探究讨论的问题,只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发表见解,这样也会体会到生成的效果。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要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