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

ID:36085238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5

农村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_第1页
农村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_第2页
农村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村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的分析一、现状分析通过调查,我发现当前本校识字教学中还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说轻写、重量轻质,重对轻好。首先,重说轻写。低年级有的老师过于注重写字指导,一两个范字的讲解往往要用到七八分钟的时间,有的甚至达到九分多钟的时间,这样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动笔写字的时间就很少,有的甚至被全部挤到了课外。在一节常态课中,教师在分析字形、比较、说写字的方法上就用了35分钟,然后终于让学生动笔写了,却是请两个小朋友上前去,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我们知道用粉笔写字不是学生的专长,写得也不是特别好。当教师说:“我们现在快快打开生字本,写写它们

2、吧”的时候,下课铃响了。这就仿佛是老师在游泳池边讲了35分钟游泳的要领,却没让学生下水去游去实践一样,有些可惜。其次,重量轻质。许多老师在布置学生的识字作业中,往往重视写字的数量,却忽视了学生们写字的质量以及良好写字习惯的形成。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一个汉字或词写一行,笔者发现许多学生把一行的前一两个字写得比较规范,而越往后就越潦草、不规范、不整洁。面对这种情况许多教师仍是一味的要求学生多写多练。殊不知,其效果却差强人意。再次,重对轻好。重正确,轻质量。有些老师只重视学生把字写对就行了,不要求学生把字写好。在学生作业中,有些不规范、不整洁、不美观的字,教师

3、并没有加以指正,而是“全盘正确”。比如,“春”字的三横中有两横的末端连在一起,类似于数学中的“大于号”;汉字的结构不严谨、不规范,将“如”写成左小右大;字迹黑成一个“大疙瘩”,诸如此类的字,教师经常不予指正、修改。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写字不认真、潦草、不规范等诸多不良习惯。二、存在的困惑此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笔者也存在许多困惑,归纳总结为两点:其一,识字量大,教学任务紧。在识字、写字教学上,许多教师反映识字任务比较重,有的老师感觉到识字量大,教不完,而上课的时间有限。对此,笔者对课堂实录及教学设计进行了再次归纳分析,调查出当前识字教学课的流程大多

4、数为:①自读课文,圈出本节课的生字,借助生字宝宝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②学生交流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交流识字方法,自主识字)。③这些字你在哪里见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④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字音、组词;或把字卡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读;或让学生当小老师到前面领读等。⑤去掉拼音再读生字。⑥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读。⑦巩固识字。摘苹果等游戏。⑨读文,纠正字音。这样的设计,教师用了二三十分钟进行识字,可谓时间充分。汉字和学生多次见面,可谓机会多多。设计游戏,激发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但仔细品味

5、,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只不过在教师精心设计的环节中读读字音,积累几个字词罢了,教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却忽视了对汉字的指导及分析。而且许多教师对“会认”与“会写”的字区分不够明显,导致“会认”“会写”的字都反复强调,不分主次。这样,教学时间自然会不够用,教学效果自然不佳,以致要想在识字课堂上传授汉字知识、汉字文化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教师首先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识字教学理念。其二,学生的错别字和回生率比较高。学生的错别字和回生率比较高,反复修改、反复订正后识记效果仍是差强人意。我也发现教师处理错别字方法很是单一,惯用方法如下:①重复如学生经常将“衤”和“礻

6、”搞混,学习“初”字时,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反复强调“初”字是“衤”旁,千万不要丢掉那一点。苦口婆心,费时费力,结果学生照旧写错这个字。学生还常写错“既”和“即”、“寇”和“冠”、“拔”和“拨”、“未”和“末”等字,老师也常用重复的方法处理,却也总难见效。有时因教师的反复强调,反而更增加了学生的困惑感。②比较教学中,有的教师习惯于将正确和错误的两个字对比写在黑板上,指出易错处和应该注意的笔画、部件。这样做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但有时反而会造成一种错误提示——本来没出错的学生经“提示”也出现了错误或者学生反而把易错的笔画、部件记住了。仅仅是正误提示

7、,似乎并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记忆字形。三、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对汉字知识及汉字文化不够了解,忽视汉字的表意性质,违背了汉字的构字规律,仍采用此类费力不讨好的做法,只会增添教学困难。以上面说到的“初”字为例,“初”是会意字,《说文解字﹒刀部》:“初,始也。从刀,从衣。制衣之始也。”表示“用刀剪裁布料是做衣服的开始”之意,本意是“开始”,后引申为“刚刚”、“当初”等意。可见“初”是衣服和剪刀的结合,它反映出古人做衣服与今天一样,同样需要先用刀裁剪,然后缝。[1]这样,“初”的形义关系很明显,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为什么要用“衤”,根本无须死记硬背,同时还使学

8、生了解了我国古人的制衣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对汉字的构字原理没有掌握,是小学生写错别字的重要原因之一。让学生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