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26庄子二则教案新版语文版

2017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26庄子二则教案新版语文版

ID:36077340

大小:409.2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5

2017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26庄子二则教案新版语文版_第1页
2017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26庄子二则教案新版语文版_第2页
2017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26庄子二则教案新版语文版_第3页
2017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26庄子二则教案新版语文版_第4页
2017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26庄子二则教案新版语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26庄子二则教案新版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6《庄子》二则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相对的。1.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生平、思想。2.积累文言词语,准确翻译课文。3.理解文意,理清思路。(重点)4.把握寓言中的形象,理解寓意。(难点)5.品味精练、形象的语言特点。第一课时学习《浑沌之死》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揠苗助长”“弄巧成拙”“大智若愚”这些成语你们都熟悉吗?那么谁愿意为

2、大家讲述其中的故事呢?(学生自由发言。)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类似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庄子》二则的第一则。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姓庄名周,字子林,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又宣扬虚无主义和宿命论。有《庄子》书传世。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言辞瑰奇,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先秦是古代寓言的产生期和第一个繁荣期。随着社会经济的

3、蓬勃发展,学术空前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大局面。在学术争鸣中,出现了用寓言故事反映政治哲学理想的倾向,把寓言看成是一种战胜论敌的有效手段。当时,政治上还是一个分裂局面,也没有正统思想和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尽可以放胆言论而无所顾忌。当时为了配合现实需要,通俗而广泛地宣传自己的学说,各学派在吸取民间譬喻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庄子》寓言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出现的。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意。2理清课文结构。教师先选择或者学生推选一人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其他同学点评。学生再读课文

4、,并在书上标好有几句话,再思考怎么分层比较合理。【交流点拨】第一层(第1句):交代主人公,巧妙有趣。第二层(第2、3句):倏和忽打算报浑沌之恩,要为之开七窍。第三层(第4句):浑沌死。(二)深层理解议一议课文内容。提示:教师可以将问题分解成以下小问题:寓言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分别叫什么?你能说说他们的含义吗?庄子为何给他们取这样的名字?【交流点拨】文中“倏、忽”意为急匆匆、神速的意思,代表有为,意在讽刺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考。浑沌,聚合不分的样子,指天地未开辟前的自然状态,代表无为。以人的有为,来凿就自然的无为。有为的所谓成就,

5、就是无为的死亡了。【交流点拨】他们想报答浑沌对他们的友善。(谋报浑沌之德)(三)走进主题《浑沌之死》蕴涵了什么道理?【交流点拨】庄子用“倏”和“忽”给“浑沌”开窍的故事,比喻人的自我感觉中常常带有不可超越的功利性,也就是说,庄子意在针砭人不能与万物自然相处。庄子主张的浑沌之境,是真朴的自然之道。庄子认为顺应自然是生命真正的归宿和最高境界。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那么如果我们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纯粹把此文当作一般的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教师可提示学生从各个角度去理解寓意,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

6、当总结。对客观事物不去作认真分析,调查研究,单凭主观热情,盲目好动,反而引出坏的结果。即不按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做事快而不加思索,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告诫人们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尽量减少和避免决策上的失误。做事虽出于好心,但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相反结果。办事要看对象,勿把好事办成坏事。第二课时学习《呆若木鸡》一、新课导入在先秦诸子之中,庄子的生活经历可谓是贫穷加上平淡,这就造就了他的自然、无为的哲学理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庄子的《浑沌之死》,了解了他清静无为、尊重生命自然状态的态度。今天我们继续学

7、习他的《呆若木鸡》。二、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文意。2再读课文,理清结构。【交流点拨】《呆若木鸡》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开端——养斗鸡。第二部分(第2~5段):故事的发展——斗鸡的变化过程。第三部分(第6段):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呆若木鸡,不战而屈人之兵。(二)深层理解1纪洧子驯的斗鸡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从课文中找出原句)【交流点拨】第一阶段:方虚骄而恃气。第二阶段:犹应响影。第三阶段:犹疾视而盛气。第四阶段: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经历了四个阶段

8、:恃气——犹应——疾视——无变。2纪渚子通过对斗鸡的观察训练,认为“几矣”,文中反映出“几矣”原因的句子应是哪句?【交流点拨】“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3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主要得益于什么?教师可提示学生从第一问的四个阶段人手考虑,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