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2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2

ID:36060995

大小:4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4-29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2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2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2_第3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2_第4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2_第5页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2、掌握孟子的一些名言和《孟子》中的成语3、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教学难点: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知识链接】一、作者介绍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他曾拒杨墨,反纵横,

2、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二、创作背景:《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题目是编者加的。“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池,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

3、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对孟子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

4、矣”对答,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对答,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有截然不同的结束: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么一次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学习过程一、学生迅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是通假字的注明。(1)弃甲曳()兵(2)涂()有饿piǎo()(3)鸡豚()狗彘()之

5、畜()(4)数()罟()不入wū()池(5)无()失其时(6)谨庠()序之教(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申之以孝tì()之义二、通过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一共七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段的内容是什么?(学法指导:本文通篇对话,要分层,就要大体了解每部分的内容,对课文了解后再去分层)三、研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解释重点字词.河()内凶()邻国之民不加()少2.翻译重点句子。(指导:注意句式特点和重点字词的落实)(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6、---------(2)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3、文段小结:本段写梁惠王把自己的治国之道与“邻国之政”进行比较,说明自己的治国措施和“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4、诵第一自然段.四、研读第二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解释重点字词.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2、翻译重点句子。(指导:注意句式特点和重点字词的落实)(1)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7、------------------------------------------(2)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文段分析,思考。(1)孟子对梁惠王这个疑问是如何分析的?(或: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的?)(2)对“五十步笑百步”喻义如何理解?(因“五十步笑百步”的喻义理解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所以,应采取学生广泛讨论、相互交流的方法,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