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51182
大小:305.7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02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十周半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十周半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有学者认为:“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然则崇此害亦何哉?以不相爱生。”为此他提出的解决方法是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既以非之,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C.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D.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2.“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
2、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D.重申传统“四民”秩序3.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在此倡导的是A.推行体现民众意志的法治B.明确和强化法治的严肃性C.树立统一的“天下之法”D.法治与人治有机结合起来4.元代士人杨维桢认为,元朝是华夏正统,而辽和金不是。他的理由是,儒家的传承,在朱熹之后一度中断,直到元代大儒许衡才再度延续儒家的“道统”。因
3、为元朝有许衡这样承前启后的大儒,而辽、金却没有,所以尽管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是正统而辽、金不是。对杨维桢的这段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杨维桢把是否出现大儒看作政权合法性的最高标准B.杨维桢的看法接近于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C.杨维桢认为“正统”与否取决于文化而不是血统D.杨维桢的看法是儒家“忠君”观念的继承和发展5.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6.以下对这两位思想家共同之处的分析,正确的
4、是A.都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B.都是工业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C.都主张革命推翻君主制D.都促成本国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7.“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节选自《藏书》)下列诗句能证明此观点的是A.“穿衣吃饭,人伦物理”B.“农工商皆本”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存天理,灭人欲”8.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
5、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9.卢梭认为社会不平等经历了三个阶段:私有制使不平等牢固起来,富人通过法律强化这种不平等;产生国家机关,实现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即政治不平等;出现专制暴政,然后革命暴力推翻专制君主,走向更高级的平等,对卢梭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认为出现私有制是历史的倒退B.指出了历史是辩证发展过程C.找到了社会发展的深层推动力D.论证了人民革命权的合理性10.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6、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11.15世纪以后西欧书籍从教会机构独占逐渐演变成一般学者也可以分享图书。该变化的关键是A.中央王权介入B.基督教会分裂C.市民阶级壮大D.罗马帝国瓦解12.古代希腊哲哲学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实际上表明苏格拉底A.反对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C.反对问政于民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13.
7、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B.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14.人们往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如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持征是A.教皇拥有无上的权威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C.教皇和君主各持权柄、互不干涉
8、D.教皇和君主互相依存、互相利用15.“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