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ID:36036223

大小:19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02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_第1页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_第2页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_第3页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_第4页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杂文最能体现“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的一篇精彩杂文。1.学习本文(驳论文)结构严谨、生动有力的论证过程。(重点)2.体会文章泼辣犀利、爱憎分明的语言特色。(重点)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难点)一、文本导入请列举进入新世纪的短短十几年,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伟大国家取得了哪些举世瞩

2、目的成绩?……10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7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二、预习交流1生字注音脊梁(jǐ)前仆后继(pū)摧残(cuī)倘若(tǎng)诬蔑(wūmiè)搽(chá)脂粉(zhī)诓骗(kuāng)宰相(zǎi)2词语解释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诓骗:用谎话骗人。怀

3、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为民请命:为人民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自欺欺人:既欺骗自己,又欺骗别人。3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诗歌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散文集《朝花夕拾》。104相关知识(1)驳论文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

4、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驳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荒谬与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不成立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2)杂文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断感想或偶然一得。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个人的某一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议论和意见;还要求有说理的形象性,即能够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出发,通过对照、联想、比喻、类比等方法,做到以小见大,揭示主题;

5、同时要求语言的丰富多彩。杂文的作用是揭露、批判弊病,帮助、团结、教育人民,讽刺、打击敌人。杂文的特点:知识性、文学性、思想性、战斗性。5背景探源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践踏了东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紧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悲观失望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10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在他53岁寿辰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三、互动探究(一)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思考:本文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误的论点,有哪

6、些论据?【点拨明确】错误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论据:(1)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2)不久:只希望“国联”。(3)现在:一味求神拜佛。2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点拨明确】直接反驳: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3作者提出的正面观点是什么?【点拨明确】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4作者提出的观点有何依据?【点拨明确】从古至今有满怀自信的“中国的脊梁”。5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点拨明确】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6根据作者的行文思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点拨明确】按揭示对方谬误、直接反驳、间接反驳(正面立论)、作出结论逐层推进,把课文分成四

7、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摆出“敌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和论据。第二部分:(3~5段)直接反驳论证:失掉自信力的是反动统治者,并发展着“自欺力”。(归谬)10第三部分:(6~8段)间接驳斥:大力歌颂历史和现实中的“脊梁”——自信的中国人。第四部分:(第9段)提出判别标准:“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号召广大中国人民要明是非、识大义。(二)深层赏析1文中的中国人分别指哪些人?【点拨明确】(1)指国民党发动统治者及御用文人。(2)指所有的中国人。(3)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