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3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3

ID:36016302

大小:5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4-29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3_第1页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3_第2页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3_第3页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3_第4页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3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王好战,请以战喻【教学目的】1.解读课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句式;2.初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教学重点】理解孟子一段话中的比喻的运用。【教学难点】在朗读的基础上,欣赏品味文章的艺术特色,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说理艺术。【教法设想】1、以互动法、分析法、讨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2、第1节初中已学过,课堂教学方法视情况而定。【课时安排】3----4课时 第一、二课时一、导语由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引入,回忆孟子的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了解其中包含的仁政思想。二、板书课题,介绍孟子生平及思想学生结合注

2、释①及课文中关于孟子的介绍来了解。三、讲读课文第1节《寡人之于国也》1、齐读2、指名学生口头翻译,师生共同纠正误译之处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则:表示假设,如果…就…②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③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为动用法死:形容词作名词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树、衣:名词作动词⑤谨庠序之教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王:名词作动词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名词作动词,归咎,归罪岁:年成3、读读议议,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

3、 【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列国战争和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减少、地广人稀、兵员和劳动力匮乏。为达到富国强兵、拓扩疆土、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的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地争夺、吸引和控制人口,以增加劳动力和兵员,发展生产力。可以说,增殖人口,是时代前进的需要和新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人口的决定性作用,梁惠王理所当然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忧心忡忡。(2)孟子对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是如何分析的?【明确】孟子知道,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已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孟子便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他的“

4、仁政”思想。  但是,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来设喻。(3)孟子比喻的特点是什么?“五十步笑百步”的喻意何在? 【明确】孟子散文善用众多的比喻和寓言,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学识,用人们习见的事物、形象和锋利简洁的语言,用直观感觉多方面因势利导,相反相成,化抽象为形象,化概念为具体,从而生动、有趣、有力地陈说事理,辩论是非,富有雄辩性、鼓动性和逻辑性。  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以梁惠王“好战”为喻,设下了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趁机说出:“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

5、因。梁惠王自认为对于国家比邻国国君尽心,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应,该主动投奔归顺他,但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邻国的国民并没有减少,自己的国民也没有增多。但孟子却指出,梁惠王的政策虽好,但与邻国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也就是说梁惠王比别的国君好不了多少。他的政策虽好,但目的在于增加兵员,强化战备,老百姓看穿了他的小恩小惠、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所以“民不加多”。  而要从根本上使国民增加,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4)问题的原因找到了,文章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这也就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

6、体内容。  那么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  【明确】一是“王道之始”,一是“王道之成”。  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国民“加多”,称雄诸侯,必须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进而得天下。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不征调百姓服役而耽误生产时节,不狂捕滥捞,不忽视时令伐木,牲畜不误繁殖,不误粮食播收,种桑养蚕织布,“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解除后顾之忧,百姓衣食安则心安,从而稳定人心,巩固政权。然后再兴办教育,使人人知廉耻,人人讲礼义,引人向善,倾心归附。至此,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王道可成”。此外,国君要常自省

7、,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这些措施中,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孟子“教民”的主张。孟子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四、探究学习:1、对孟子在本文中提出对“仁政”思想,今天可作哪些合理的引申?【明确】(1)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2)仁义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