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547282
大小:4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5
《王好战,请以战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王好战请以战喻玉门一中叶玉红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增强文言语感。2、积累巩固基础文言词语,训练提高学生文言译句能力。3、通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4、深入认识孟子的“王道”思想。教学方法:诵读、积累、点拨、训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具准备:导学案、多媒体教学重点:诵读、积累巩固基础文言词语重点是虚词“以”,训练提高学生文言译句能力。教学难点:认识孟子的“王道”思想,体会学习孟子运用寓言式比喻说理艺术。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阅资料,了解孟子其人其作。2、反复诵读,体会文意。3、阅读文章,标出课下注释中重要的词语和文中不懂的词句。4、
2、阅读导学案中介绍孟子的文字,做课前练习。二、导入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孟子的印象。三、诵读感知(巩固有关孟子的知识)1、学生齐读文章,学生自由诵读,教师指导。2、整体感知文意四、疏通文句,积累词语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主积累词语(课下注释中出现的为主)2、学生合作学习,解决疑难词句。(学生互相问难,也可查词典)3、教师解惑,强调重要的词句。(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词句写到黑板上,教师释疑解惑)(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2)谨庠序之教(3)是使民养生葬死无憾事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4)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今义:增加(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6)颁百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3、”(7)涂有饿莩凃通“途”(8)无空民之多于邻国也不例外无通“毋”(9)树之以桑 树名-动 水中植(10)五十者可以衣帛台 衣――穿(1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12)谨庠序之教 谨形动,认真从事(13)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判断何(14)树之以桑 介宾短语后置(15)申之以孝梯之义_介宾短语后置(16)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何4、巩固虚词“以”(1)学生从本课中找出带“以”字的句子并解释“以”(2)学生联想以前学过的带“以”的句子并解释“以”(3)师生共同总结“以”的用法和意项。教学小结:本课时主要是了解孟子的相关知识,通过诵读增强文言语感,在疏通文
4、句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解决疑难词句,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准备。作业:1、思考与练习一。2、做导学案中的练习。第二课时(略) 一、导语 由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引入,回忆孟子的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了解其中包含的仁政思想。 二、板书课题,介绍孟子生平及思想 学生结合注释①及课文后关于孟子的介绍来了解。 一、检查自读情况 1.齐读课文 2.指名学生口头翻译,师生共同纠正误译之处 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则:表示假设,如果
5、…就… ②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 ③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丧:为动用法死:形容词作名词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树、衣:名词作动词 ⑤谨庠序之教 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王:名词作动词 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名词作动词,归咎,归罪岁:年成 3.内容讨论: ①孟子对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是如何分析的?(小组讨论后交流) 战国时代,个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池,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
6、产力,造成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孟子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他的“仁政”思想。 他没有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来设喻。他通过设喻——设下了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趁机说出:“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望认为自己对待百姓的政策比邻国好,但孟子却指出,梁惠王的政策虽好,但与邻国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也就是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作譬,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君好不了多少。 问题的
7、原因找到了,文章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这也就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 ②他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王道之始”,一是“王道之成”。 ③“王道之始”要采取哪些措施?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④要想“王道之成”还需采取哪些措施? 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孟自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