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15616
大小:2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4-29
《论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情趣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情趣[摘要]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状态是对话式、互动式的,而小学数学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只有在问题设计时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问题情景为手段,并以学生实际为依托,面向全体,考虑问题的启发性、适度性、层次性、开放性等原则,教师的提问才能引导学生学得轻松主动,数学课堂也才能充满浓浓的探究情趣。[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数学这门学科是在人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也应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提倡“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把问题情境放在首位。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也启示我们,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的内驱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或置身于渴望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好的问题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机的结合和充分发挥,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获取新知识,排除学生心理压力,减轻学习负担,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好的问题设计如同纽带,承旧启新;如同路标,正确地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因此,有效问题设计,
3、是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针对有些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存在误区的情况,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注意问题设计的目的性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优化问题设计、实施有效教学的方向。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考虑,优化问题设计就要充分体现三维目标。教师首先需要转换思路,要明白这些问题是为谁设计的,是为了谁的“知识与能力”,谁的“过程与方法”,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我们才
4、能以学生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三维目标,培养自主而真实的人。例如在教学圆柱表面积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回顾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再问:我们已经学会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那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表面积又该怎样计算呢?随即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目的和内容。学生在自学、相互讨论中寻找答案,从而认识到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解决生活问题。尽管教学展开的是线索、是知识,但过程与方法、情感目标融在知识之中,在同一阶段的教学中,三个维度的内容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不分主次的。教师要让学生逐渐
5、领会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独立分析,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应用这些研究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从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二、注意问题设计的趣味性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堂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1]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就会转化为学习动力,表现出孜孜以求、乐此不疲的特点,这是设计有效问题的前提。教师引导学生产生新旧感知、认知或情感方面的冲突,便会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以积极主
6、动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去。问题设计时,教师可以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趣味故事、生活现象、数学游戏等让学生去探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时,我先讲了古代数学问题中的一个“鸡兔同笼”的问题:鸡兔同笼,数头有50,数脚有160,问笼中有鸡、兔各有几只?学生对此问题感觉很新鲜、好奇。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或努力思考,或动笔计算,我便把握住时机,把问题到新课上来。又如:在运用比的知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时,我先讲了古代数学家泰勒用一根棍棒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
7、事,同时指出,其实给你们一根棍棒,你们也同样可以量出金字塔以及学校的旗杆、最高的建筑物的高度。学生的学习兴趣顿生,急着想知道怎样测量?我因势诱导,很自然地转入到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这一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课中。当然,在数学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多积累各方面的素材,讲课时才能问题自如,得心应手。如教学圆周率时,可讲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教学概率--可能性时,可讲大将军施琅率领水军出征收复台湾,用康熙皇帝赐予的200枚铜钱占卜战争胜负的故事;讲解黄金分割点时,也可先讲一些有关审美的事例等。这些事例,既有趣味性,又与所学内容
8、相关,还可以从中进行爱国主义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样就能使学生主动地兴趣勃勃地去钻研,去探求,变苦学为乐学,为后续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基础和动力。三、注意问题设计的情境性 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景。[2]问题情境是优化问题设计、实施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