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认识》

《6和7的认识》

ID:36006544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9

《6和7的认识》_第1页
《6和7的认识》_第2页
《6和7的认识》_第3页
《6和7的认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6和7的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和7的认识》——一年级上数学教学案例陆家宅小学:顾媚一、背景:《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和7,并会

2、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他们的大小。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动手的数学交流能力。三、教学片段【片段一】在朴实的操作活动中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数数0-5,用圆片表示3、4)  师:请你在刚才4个圆片后面添上一个表示5(学生操作)如果继续这样一个一个摆下去,会出现哪些数呢?  生1:(利用已有经验抢答)6、7、8、9  生2:10、11、12、13、14……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数字朋友——6和7

3、。(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片段二】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建立概念  (CAI创设教室里师生劳动的场面。先让学生从总体上说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进行思想教育,再让学生通过说、数、指,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师:其实在生活中6和7还可以表示很多事物,例如:老师家有6口人等。  生1:(争先恐后地抢答)6盏灯、6盆花、7朵云、7只笔。  生2:今天星期六。  生3:今年我6岁……  师:大家真棒!你们能用6、7以及他们的兄弟姐妹们一起说几句话吗?  (引导学生由一句话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话。)  生1:今天星

4、期六,我们一家3口乘42路公共汽车去武汉动物园玩。  生2:(一本正经地说)昨天,妈妈去武汉广场花362元钱买了一件衣服,妈妈说还是打7折呢,我觉得太贵了。  ……  师:其实生活中还藏着许多数,只要你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它。(CAI播放录像:生活中的数)【片段三】在愉快的游戏中巩固概念  小结后设计学生最喜欢的游戏:“老鹰捉小鸡”,游戏结束后提问:  师:1、“参加游戏的共有几名小朋友?  2、“谁是最后一只小鸡?”  3、(指任意一只小鸡)“他排第几?你是怎样数的?”  生1:我是从鸡妈妈开始数的。

5、  生2:我是从老鹰开始数的。  生3:我是倒着数的。四、效果与反思: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首先就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片段二),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说,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为什么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学生的重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不拘于本课的

6、教学内容,思维得以拓展。   其实,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并不需要我们刻意去设计。例如本课中,教材就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片段二)。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这样设计远比开门见山直接数数、认数效果要好的多。   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

7、,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在学生对6和7的序数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设计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片段三),这个环节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这个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基数、序数意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在第3个问题抛出时,学生的发散思维令人吃惊,有的学生从老鹰开始数,有的学生从鸡妈妈开始数,还有的学生是倒着数的,出现了多种数数方法,而这些灵活的方法正是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并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把整节课推向高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