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03596
大小:35.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4-28
《颜回-和孔子相知最深的弟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颜回:和孔子相知最深的弟子 【摘要】颜回是孔门众弟子中和孔子相知最深的弟子。孔子对颜回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颜回的直接个别化教育,二是经典有趣的“三人行”――颜回在讨论中受教育,三是孔子以颜回作为教育其他弟子的榜样。 【关键词】颜回;孔子;教育艺术;相知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3-0028-05 【作者简介】李如密,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7)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
2、要从事教学论、教学艺术论的研究。15 在春秋末期,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共同创造了中国教育史的辉煌,在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实践中所凝结的教育智慧与教育艺术非常丰富,特别值得今天广大的教育者们深思。世传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每个弟子受教育的过程中,都有许多精彩的故事,给人深刻的启示。如若做个系统的梳理,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本文即以孔子对颜回的教育作为系列探讨的开始,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与指正。 一、颜回的生活史、形象及成就 孔子的弟子颜回家住鲁国都城内“陋巷”,过着“箪食瓢饮”的清贫生
3、活,刚到“自行束修”的年纪就被父亲颜路(孔子早期弟子)送入孔门私学,始终追随孔子,周游列国时伴其左右,归鲁后亦未入仕,四十一岁即英年早逝。孔门弟子众多,其中那个一眼望去年少发白[1]、沉默寡言、神情淡定、聪慧乐观的即是颜回。 孔门私学共四科,各科均有高足弟子。《论语・先进》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其中“德行”科排为第一,而颜回高居“德行”之首,可见其在孔门的特殊地位。后世称为“复圣”,其道德形象影响深远。 二、孔门问对――孔子对颜回的直接个别化教育
4、15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论语》记载孔子师徒之间的对话,常常是“戏笑婉转,极文章之妙趣”,从而使“两千五百年前圣门师弟子之心胸音貌,如在人耳目前”[2]。日本学者井上靖也说:“如果把舞台置于春秋乱世这个大时代背景,再让孔子一行登台表演,那么孔子、子路、子贡、颜回以及其他弟子都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以各自符合历史时代的风貌与姿势出现在观众面前。而在这历史中产生的孔子言论以及孔子与弟子的问答就必然具有活跃的生命力。”[3]孔子对颜回的直接个别化教育就是以师生问对的形式展开的。 1.问仁 《论语・颜渊》载:颜渊问仁。子
5、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5 这是一次关于道德修养的师生对话。“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据杨伯峻《论语字典》统计,在《论语》中,“仁”字共出现109次。但这一思想的内涵是异常复杂的,即便聪慧如颜回者,亦是有疑问的。颜回作为高足弟子,一问便问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可见这是很有深度的一问。孔子的回答内涵丰富,先是概括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明确“仁”和“礼”的关系,以礼述仁的方法
6、有助于从礼入手去把握仁;紧接着又对其社会价值作了进一步的引申性诠释:“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然后落实到“仁”的实践,启发颜回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将“仁”与个人修养联系起来。孔子的答问真可谓层层深入、循循善诱!颜回自然深深领会老师的教诲,明了“克己复礼”是“仁”之“纲”,但为了更好地实践“仁”,就再追问其“目”。孔子对“目”的阐述具体而全面:“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说人的“视”、“听”、“言”、“动”均应符合“礼”的规范,但孔子却分四次重复使用“非……勿……”的表达方式强调了“礼”的重要
7、性,足以令听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果然,颜回不仅明了了这四项基本原则,并且当即表态“请事斯语”,即愿意去身体力行。在这次师生关于道德修养的对话中,孔子强调了“为仁由己”,颜回表态“请事斯语”,表明“仁”的道德修养决不是简单的知识授受,解决认识的问题,而是践履力行,涉及“视”“听”“言”“动”全方位的修养。 颜回对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艺术获益匪浅、称赞有加。《论语・子罕》载:“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8、15”其大意是:颜回曾感叹地说:老师的道,越抬头看,越觉得它高明,越用力钻研,越觉得它深奥。看着它似乎在前面,等我们向前面寻找时,它又忽然出现在后面。老师的道虽然这样高深和不易捉摸,可是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知识来丰富我们,提高我们,又用一定的礼来约束我们,使我们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