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990166
大小:3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4-29
《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 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是国家的重大需求,应急管理是公共安全保障的核心问题;国家重大需求是发展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的第一推动力,加强应急管理对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提出了明确而紧迫的战略需求,开辟了一个发展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的广阔天地。全社会公共安全水平的提高,需要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的支撑。简要阐述了发展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惠及中国及至世界的公共安全科技和教育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总体目标重点任务 一、问题提出与思考 突发公共事件案例带来的警示促使人们深入思考应急管理对科技与教育的需求。 (1)印度洋地震
2、海啸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地震海啸,2小时后海啸到达斯里兰卡。海啸传播速度约800公里/小时,(相当于民航机飞行速度);岸边水头高度平均为4~6米,最高达8~10米;岸边水冲击力平均为300公斤/平方米,最高达1000至2000公斤/平方米。这场地震海啸造成近30万人死亡和失踪。它给人们的警示:需要研究灾害形成机理、灾害蔓延及其后果的预测理论,建立国际性信息互通的监测、预警、决策和发布系统,实现科学预测、快速预警和及时疏散。 (2)吉化双苯厂爆炸及其衍生与耦合事件 2005年11月13日,吉化公司因违反操作流程,处理不当,苯胺装置发生爆炸,导致人员伤亡和约100吨苯类
3、污染物流入松花江水体,造成跨省水域污染和中心城市多日停水,进而引发社会安全事件。它的警示:需要研究突发公共事件衍生与耦合的机理和规律,跨部门、跨省城的预案编制、信息互通、预测预警、综合协调和应急联动,实时状态监测和处置方案动态优化等。 (3)卡特里娜飓风及其引发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 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造成本世纪美国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据统计:约1209人丧生,50万人无家可归,受灾人口高达500万,经济损失2千亿美元(风险管理公司统计:经济损失高达1万亿美元),导致40万人失业;引发危化品泄漏、水质污染和弧菌病蔓延;当地政府机关瘫痪,形成无政府状态,灾区社会秩序失控,
4、灾民与政府之间对立情绪强烈,抗议活动频发;公众心理状态严重失衡,社会内部潜在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集中爆发。犯罪团伙乘机兴风作浪,持枪抢劫,造成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卡特里娜飓风这一自然灾害引发了环境污染、生产安全事故、疫病疫情和社会安全事件。它的警示:需要研究飓风发生机理与蔓延规律,预测其登陆的时间、地点和后果;多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衍生与耦合,多部门、多层级的信息互通、救援力量优化调度和应急资源优化配置;社会稳定性指标体系和社会演化动力学,应急决策缺陷对社会稳定性的影响;灾害心理学和行为学,大规模人员疏散避难策略。 (4)“9.11”事件 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中心道恐怖袭击,造成
5、3栋建筑整体坍塌,2825人遇难,其中包括343名专职消防人员。它的警示:需要研究防恐反恐的国家战略和科学技术;无预警情况下应对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决策指挥及救援处置;灾难事故现场的信息获取和传递;建筑物在火灾和原有力荷载共同作用下破坏与坍塌的机理、临界条件和防范措施;重大建筑火灾环境下公众的心理、行为与疏散避难。 国内外古往今来的突发公共事件给应急管理提出了一系列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包括:面对各种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洪水、台风、地震、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交通事故、放射源、非典、禽流感、食物中毒、刑事案件、恐怖袭击……),如何实现监测监控,并实时动态地了解现场状况?面对不同条件(事故地点
6、、气象条件、泄漏物质、存储压力、存储总量、周边环境、居民数量……)下的突发公共事件,如何科学预测其发展趋势、后果并快速预警?面对诸多影响因素和应对方案(现场情况、疏散人群、救援力量、避难场所、资源配置、交通管制、治安警戒……),如何科学决策、综合协调和高效处置? 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方法、技术、装备和人力资源的持续支持,是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二、发展公共安全科技和教育 与国家对公共安全科技和教育的重大需求相对照,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和教育严重滞后。虽然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和教育的各个分支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均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7、和实力,在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各相关领域研究处于条块分割状态,从整体意义上讲,我国的公共安全科技问题研究尚刚刚起步,研究基础薄弱,公共安全研究与实验基础设施落后,技术与装备研发能力差,专门人才严重不足、缺乏整体层面上系统的公共安全科技研究,尚未形成构建国家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体系的理论框架,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对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的重大需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公共安全保障和公共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