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985639
大小:4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2
《教案教学案例《东方之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以疑促思,阅情表达“东方之珠”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东方之珠”》的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和精妙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香港的美丽、富有,处处体现出香港的惊人魅力。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作者按观察顺序,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细细研究,这真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设计思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
2、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的脑袋灵动起来。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对孩子来说,习作是他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是他们童年的苦差。本课就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在教学中我牢牢把握,课堂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知识的大舞台;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孤立于课程之外,而是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课
3、堂中,建立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要实现互动性,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还注重知识、技能、过程、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悟课文的美,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从而实现乐说、爱写的愿望!学情分析:香港这个名字学生并不陌生,但是香港的百年沧桑学生了解得很少,香港的美丽繁华学生也没有见过。为什么称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为什么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这是学生不太理解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2、借助图,用无字词典解释“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等词语。3、通过读图赏文体会作者的
4、写作技巧,感受香港的美丽和繁华,弄清香港是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能仿照课文第5自然段的写法,围绕总起句“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教学重点:本文文字优美,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1、应将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重点。2、围绕总起句“一到逢集,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教学难点:弄清香港是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等、写好句子的卡纸、放大的四幅风光图。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激情导入:1、课件播放歌曲“东方之珠”。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东方之珠”指的是哪儿?2
5、、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香港通向世界的_____,那里有_____,有_____,有_____,夜晚有_____。学生回答教师贴出答案。3、小结:作者在第一段里,只是简单的介绍了香港的特点,让我们齐读本段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的确,多媒体画面色彩艳丽,形象逼真,与音响浑然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生动的艺术形象,又如磁石一样吸引孩子的求知欲。巧妙的设计填空题,既能唤起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为学生搭起了继续学习新知的桥梁,也激发学生热爱香港,了解香港的热情。三个步骤的设计拨动了学生
6、的心弦,诱发其情感,引发其探索的兴趣,为随后学生的“敢问、乐问、善问”作好了铺垫。))、读中品味:过渡: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去香港游玩,看看作者是如何具体写香港的特点的。(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段,把你最想去的地方划下来。2、指名答你最想去哪儿?3、看来多数同学想去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玩。(板书:举世闻名)“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自主解释。有的用近义词,有的用无字词典,有的联系课文知识等等。4、在这个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里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文三段指名读。让学生说说动物们是怎么表演的。(师板书:精彩。)5、用你的朗读之声把这个句子表达的更精彩。(兴趣
7、是最好的老师。而童心、童趣是一位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有了童心、童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抓住学生的这份兴致,让学生精读课文,学生就不会觉得读课文枯燥了,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又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同一个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多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这样才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6、讨论第三节的结构特点。理解它是中心句子以及本段总分式的结构特点。再读体会本段的结构特点。(以疑导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