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地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课题

《氧气地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课题

ID:35983438

大小:6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4-29

《氧气地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课题_第1页
《氧气地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课题_第2页
《氧气地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课题_第3页
《氧气地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课题_第4页
《氧气地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课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氧气地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课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学会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本节课是学生开始学习化学以来第一次接触物质的制法,也是初中唯一一次用加热固体的方法来制取气体。该实验的顺利完成,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上节课学习了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本节课将学习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并且学生要亲自动手实验,检验氧气的性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并处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动手能力,为今

2、后学习和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奠定基础。实验室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本节课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本节课主要采用边讲解边练习的方法,让学生合作完成分组实验,如果是两人一组,可让每人做一遍。课时安排:需两节连堂课,否则达不到最佳效果。(二)教学对象分析第一次做制取物质的化学实验,学生是既喜欢又害怕,因为刚学化学不久,对实验仪器和实验过程都不熟悉,此时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很弱,尤其是实验操作能力,需要教师手把手的引导。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仪器,

3、还要分析和考虑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干扰因素,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验操作技能与实验方法,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三)教学环境分析本节课是在有多媒体的实验室或多媒体教室中进行的。因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很高。以往实验操作细节在演示时学生看不清楚,分批到讲台前观看,这样演示要重复多次,耽误时间。另外,实验中的污染物很难处理,如不加以正确规范的引导,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为了突破难点,这节课我使用了几段自制录像与图片,通过多媒体很好地表达出教师的意图,大大地增加了受众面,提高了

4、课堂效率。二、教学目标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初步了解利用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3.认识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亲手实验,对活动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合作等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亲手实验,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实验态度,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实验室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技能。难点:掌握科学合

5、理的实验操作技能。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教学流程知识回顾,引入课题:通过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引出活动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新课,选择装置:根据实验台上所给仪器,让每组学生设计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并讨论出装置的使用范围。↓操作过程,实验演示:通过课堂讲解与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化学仪器,学会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归纳练习,巩固提高:通过归纳与小结,让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都体会到收获知识的喜悦。↓当堂反馈,能力提升:通过所学知识及方法,让学生亲手制取氧气并试验

6、氧气的性质。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1)高锰酸钾、医用双氧水(3%H2O2溶液)、白醋;(2)大试管、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1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火柴。2.学生用具(1)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医用双氧水(3%H2O2溶液)、白醋;(2)大试管、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五、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1.回顾工业大量制取氧气的方法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2.知道了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后,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

7、反应装置,并亲自动手制取氧气,验证氧气的性质。教学方法:学生倾听、观察和思考。【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出活动探究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推进新课、选择装置【分析】根据实验台上所给仪器,组内同学充分讨论、设计,并自行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讨论装置的使用范围。展示各组设计的装置,组间互相评判其优缺点。文档实用标准文案由上述探讨,归纳出制取气体的可行性装置(如上图):图一:适合于固体(液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图二:适合于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提问】现在我们还不能完成制取气体的实验,

8、谁知道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呢?【回答】还需要确定收集装置。【讨论】确定出两种收集方法及收集装置。方法一: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如上图图三);方法二: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如上图图四)。【过渡】确定了收集装置后,我们重点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教学方法:学生倾听并参与课堂探究活动。【设计意图:根据实验台上所给仪器,让组内同学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