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979656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2
《文献学-秦始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文化学院0905班陈丽君20090401110纵观中国历史大势,滚滚向前,浩浩荡荡不可阻挡,大浪淘沙,五千年来数风流人物不过三五十人,而秦始皇绝对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作为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时代的开创者,秦始皇在残酷的古代战争中,历经空前激烈的竞争,而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同时作为一个暴政王朝的维护者,他又好大喜功,横征暴敛,使自己亲手建立的王朝毁于一旦。因此,无论是作为帝王还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秦始皇都无疑是极具戏剧化和矛盾心理的。在秦始皇身上所表现出的摧毁一切的破坏力以及重构伟大王朝的建设力使他成为一个无愧的强
2、大君王,而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坚定意志和顽强决心以及铁腕般的手段,又使得他无愧为一个浓墨重彩的“人”。如果你站在秦始皇墓的遗址之上,听着那些有关秦始皇的故事,看着隐没在无边无际、萋萋野草中的昔日那恢弘浩大的皇陵的边界,你一定能够想象到两千多年前那大一统的秦王朝的强大和辉煌,在这里长眠着的秦始皇和他所创造的帝国神话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不知是什么缘故,当我们凝神冥想的时候,却总会觉得那个神话中的主角,秦始皇的面容总是那样变幻莫测,让人觉得模糊难辨。多少年来我们把秦始皇当作一个符号,长城、孟姜女、焚书坑儒等都成了秦始皇的标志
3、,但那个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秦始皇呢?我们究竟了解多少?我们知道历史总是在曲曲折折中向前发展的,朝代总是在兴亡之间不断推进的,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一渺渺之身,借秦人孔武而进取之风一举摧毁了一个多灾多难然而却色彩斑斓的战国,建立了一个色彩单调而却金碧辉煌的帝国。得贤者得天下,这是许多人都懂得的道理,然而什么是贤,什么是佞,却有着不同的标准。秦始皇的一生中在用人方面用软硬交错的手段,既诚信又防人,既管人到位,用人也极到位,故成就了一生的霸王之业。下面我们从《资治通鉴》里的一段材料分析一下:(第六卷秦纪一始皇帝上十年)冬,十月,文信侯免相
4、,出就国。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楚人李斯亦在逐中,行,且上书曰:“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并国二十,逐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从,使之事秦。昭王得范睢,强公室,杜私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夫色、乐、珠、玉不产于秦而王服御者众;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臣闻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5、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藉寇兵,赍盗粮者也。王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李斯至骊邑而还。王卒用李斯之谋,阴遣辩士赍金玉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然后使良将随其后,数年之中,卒兼天下。【1】为了从心里收服李斯,秦始皇一直对李斯不断提拔任用同时又处处限制打击,就足可以说明他具有高超绝妙的驭人技巧。嬴政对李斯的恩赏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譬如,当吕氏集团从政坛被彻底清除之后,秦王嬴政并不因为李斯曾是吕
6、不韦的门客而治罪,相反,他非常赏识李斯的才能,也赏识李斯的忠诚——在镇压吕氏集团的运动中,李斯不仅与旧主人划清了界限,而且替秦王拼死卖力,这正是秦王将李斯保下来的主要原因。后来由于郑国间谍案,秦国贵族要求驱逐他国所有在秦为官之人,使秦朝官吏变成清一色的本国人,在这种情势下,嬴政下达了逐客令。君令既出,李斯也就难以在秦为官了。李斯本已踏上归程,但由于留下的一封《谏逐客书》写得很有说服力,使得秦王回心转意,派出使者快马加鞭追上了李斯,把他带回宫,倚为股肱。此后李斯更加忠心耿耿,一直辅佐秦王,帮助他一统天下。秦始皇能顺利统一六国,得
7、力于一大批贤才的帮助,秦始皇不仅敢用人,而且善用人,尽量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使得他手下的贤人们各显其能,每个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杰出政治家,他对于中国的历史发展,有过巨大的贡献,但是,他毕竟是一个封建皇帝,在做了皇帝以后,权力欲不断膨胀,狂妄自大,唯我独尊,既专制暴虐,又奢侈挥霍,因而也的确做了许多使人民痛苦的事情,其中最为贻笑天下并受后世抨击的,要算是焚书和坑儒,这可以说是两件愚蠢无比的莫大的丑事。下面我们看看《资治通鉴》里对这两件历史事件的记载:(第七卷秦纪二始皇帝下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书曰:“异时诸
8、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早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