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素材D3-L19-汪曾祺:学者散文的大手笔.doc

教学素材D3-L19-汪曾祺:学者散文的大手笔.doc

ID:35977995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9

教学素材D3-L19-汪曾祺:学者散文的大手笔.doc_第1页
教学素材D3-L19-汪曾祺:学者散文的大手笔.doc_第2页
教学素材D3-L19-汪曾祺:学者散文的大手笔.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素材D3-L19-汪曾祺:学者散文的大手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素材库第18课汪曾祺:“学者散文”的大手笔刘锡庆汪曾祺专攻短篇(小说或散文),写不了“大”的、“重”的东西。他颇有自知之明,曾自云:“我的气质,大概是一个通俗抒情诗人。我永远只是一个小品作家。我写的一切,都是小品。”他写的散文很多,曾自撰“广告词”曰:“(集中诸篇散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他的散文在民俗、民风的描绘上具体而传神,形成了另一特色。他认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

2、诗”,风俗中保留着这个民族“常绿的童心”,体现着这个“民族”独有的“感情”。《水母》、《胡同文化》、《寻常茶话》和《五味》、《故乡的食物》、《城隍·土地·灶王爷》等,之所以津津乐道地把某地、某处的“风俗”写得那样细致、生动,其目的正在于通过它表现“人”,表现民族的“童心”和“感情”,以此撩拨起人们的思乡恋土之情,强化民族的“凝聚力”。他这类散文“传统”的、“文化”的底蕴是很深厚的,这使其散文显得极“雅”。汪曾祺的散文喜“说古”,爱“考据”,但他所说、所写的绝不是在故纸堆里“吊书袋”,而是一个见多识广、历尽沧桑的文化老人在有滋有味地引领着读者去咀嚼

3、和品味人生!他非常赞赏唐弢提出的“学者散文”的倡导,曾说:“我倒乐于接受‘学者散文作家’这样一个桂冠的,可惜来不及了,我已经七十岁,还能读多少书?”其实,“学者”也并不都是从书斋里“读”出来的,像汪曾祺这样既读“死书”又读“活书”,“纳外来于传统,融奇崛于平淡,以俗为雅,以故为新”。从生活中历练出来的老作家才是真正的大“学者”呢!他写散文,“想”的时间长,“写”的时间短,往往是腹稿拟成,一挥而就:他的“人”化做了他的“文”。他这个人有思想,有见识,很真诚,富情趣,特别是他的文字功夫极深,颇有“庾信文章老更成”的味道,深得明、清“笔记体”文字的真髓

4、,不温不火,炉火纯青,带有一点淡淡的学者散文的“书卷气”。总之,汪曾祺的散文是非常有个性特色,有文化意蕴,有民族风格的。他自己说过:“我的散文大都是记叙文。间发议论,也是夹叙夹议。……我也很少写纯粹的抒情散文。”比较起来,他写的“学者散文”,即随笔、小品,以叙为主,夹叙夹议,的确更精妙一些,不愧是当代“学者散文”的真正大手笔!而所谓的“抒情散文”,实在是稍逊一筹。因为他认为:过多的抒情会导致“感伤主义”,而自己年纪大了,再去“抒情”已不合时宜。摘自《中国教育报》http://www.jyb.com.cn/gb/2001/04/10/zy/7-wx

5、/2.ht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