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

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

ID:35961149

大小:32.4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28

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_第1页
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_第2页
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_第3页
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_第4页
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语文教学,现在承载着无限的责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自然是不错的,因为作为一门课程,语文不仅承担者传承语言文字及文章、文学知识的任务,而且担负着文化传承的职责。作为凝聚民族文化的语文学科,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价值追求、人格理想等,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富于人文性的语言文字的知识教育。理论上虽这样理解,但涉及到具体的课文怎样教,这不是光从理论层面理顺了就行的。进入课改以后,一直困扰着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直截了当地说,就

2、是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课文教学走什么样的路径?这个问题明确了,我们才能进行教法的优化,去研究怎样教、怎样教得更好。我经常到学校听语文课,也跟语文老师有不少的交流,发现语文老师的语文教学理念还是蛮先进的,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认识是到位的,但在语文教学的备课和课堂教学中,难以将两者完美地融合到一起,教学中看不出多少新思维的痕迹,较多的同志还是按部就班的“以本为本”,捧着教材和同学们进行着分析,同学们一读就懂的东西还在讲,需要精雕细琢的地方并不去花大力气,也就是说,对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并没有搞得十分清楚,这样下去,教学效果自然不好,所谓人文性和工具性并举的语文教

3、学思想难以落到实处。语文教学最迫切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我以为,学生一看就懂的老师无需教,学生少动脑筋就能理解的老师稍作点拨即可,教了学生也难理解的老师不要教,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的问题老师也无须花太多的精力。那么,语文教学,老师应该教什么呢?学生不懂的东西,老师要让学生懂。魏书生曾经说过:“一般的教材都有这样的编写规律,让80%的学生能看懂80%的内容。”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学语文,是完全能够自学的。那为什么还要教?钱梦龙老师曾经说过一段很能体现语文教学真谛的话:我备课的时候,自己觉得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的地方,就想,学生可能也会较难理解;自己看了好几遍才看出来好处

4、的地方,就想,学生也很难看出它的好处来,我就在这些地方导一导。换句话说,“导读”导的就是学生读不懂的地方、学生读不好的地方。曾经有人问,钱老师上课为什么学生总能跟他配合得这么默契呢?钱老师回答说:“因为首先我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因此,仔细体察学生认识活动的思路和规律,是我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备课,文本的教学解读,一方面要依据体式,正确解读课文。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对学生读不懂、读不好的地方要有切实帮助的教学内容。高中教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首先是要让学生读懂,里面那么多典故

5、,不让学生搞懂,而要让学生分析、赏析,显然是不行的。教《失街亭》,文本中诸葛亮有--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皆你之过也”、“此亮之过也”的感叹,那么究竟是谁的过失,这应该是学生不大懂的地方;同是立军令状,关羽华容道放曹操,马谡失守街亭,为何前者被赦,后者被杀,这也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地方。诸如此类,教学中,这就是重点,就要通过老师的讲,让学生努力的搞懂,不能让学生吃“夹生饭”,或似懂非懂。背景性的材料,老师要介绍。语文教学有个通病,就是老师讲得太多,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也讲,把课文讲得支离破碎。其实,文章的美是读出来的,是悟出来的,

6、不是讲出来的。浙江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徐社东老师提出一句口号,“不要惊动文本里的美”,非常有意义。文本是一个客观存在,我们静下心来细细揣读,优秀文本之美随时都能感觉到。作为语文老师,即使对文本体悟得非常到位,也不能霸占讲台,而应该教给学生一种解读的方法和态度,让学生去理解读、记忆读、熟练读、情感读、角色读、演读,给学生留下理解的空间,保留他们对文本的初始印象,保留他们对文句的好奇心,让他们感性地接收文本现实,让同学们多向多维地解读课文。为此,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尽可能的保持原作的内在体系、形貌、神--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韵,不轻

7、易的破坏它,同时,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背景性的东西,比如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写作的背景,作品中涉及到的知识性的东西等,为学生的阅读尽可能地扫除障碍。以此为基础,再让学生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的视角去接触作品、理解作品、感悟作品,读出作品的韵味来。教《林黛玉进贾府》,一般的,老师总是抓住文本中的环境、语言、动作、心理等角度,分析描写的方法,理解形象的特征。其实,这些如果学生自己去阅读,也能感受到。因此,教学中,完全可以在这些方面少花些力气,而侧重于向学生介绍或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背景性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的理解和把握,更深刻地认识形象的特征和悲剧意义。比如要让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