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火罗盆地及其他兴都库什山以北地区(兴都库什山与伊朗高原结合处)

吐火罗盆地及其他兴都库什山以北地区(兴都库什山与伊朗高原结合处)

ID:35939528

大小:2.54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4-26

吐火罗盆地及其他兴都库什山以北地区(兴都库什山与伊朗高原结合处)_第1页
吐火罗盆地及其他兴都库什山以北地区(兴都库什山与伊朗高原结合处)_第2页
吐火罗盆地及其他兴都库什山以北地区(兴都库什山与伊朗高原结合处)_第3页
吐火罗盆地及其他兴都库什山以北地区(兴都库什山与伊朗高原结合处)_第4页
吐火罗盆地及其他兴都库什山以北地区(兴都库什山与伊朗高原结合处)_第5页
资源描述:

《吐火罗盆地及其他兴都库什山以北地区(兴都库什山与伊朗高原结合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们很容易在地图上看出,被天山——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脉三面合围的阿姆河上游地区,整体呈现为一个开口向西的盆地结构。按照我们之前在伊犁河谷、费尔干纳盆地的经验来看,这种可以三面集水的盆地区,应该会形成一个结构完美、人口潜力巨大的地缘板块。这个一个地理单元,我们可以单纯的以水系为之命名,称之为“阿姆河上游河谷”;也可以用上吐火罗这个加入了“人”的影响的标签,将之称之为“吐火罗盆地”。比起费尔干纳盆地来说,吐火罗盆地的知名度貌似要低的多。这很大程度是因为阿姆河成为了一条边境线,一条重要的地缘政治分割线。北部虽然为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所共有,但最核心的南部归

2、属了在地缘政治上,没有归入传统“中亚”概念的阿富汗;这个结果,是当年英、俄两国角力的结果。当大英帝国完成了在南亚次大陆的征服工作以后,他们开始试图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向中亚渗透。而与此同时,沙皇俄国也解决了乘着清帝国的衰弱,几乎控制了整个中亚地区。以俄国人试图打通四海的帝国梦想来说,兴都库什山脉——伊朗高原是他们必须跨越的天王山。  如果没有英国人的阻击,俄国人的这个梦想还是有机会实现的。不过英国人对南亚长期而又卓有成效的经营,使得他们有机会抢先一步控制阿富汗的政治。并让俄国领土扩张的步伐不得不止步于伊朗高原——兴都库什山脉的北部。其反应在地缘政治上的后果就是阿富

3、汗——波斯成了俄属中亚和英属印度之间的缓冲国。并且在英、俄双方的主导之下,以阿姆河上游为边界,划定了阿富汗与俄国之间的边界。  从最终的结果来说,阿富汗与中亚国家之间的边界,似乎是政治操弄的结果。不过仔细分析吐火罗盆地的地缘结构,这种以河为界划分边界的方式也还是有它的地缘基础的。阿富汗在这次划分之后在吐火罗盆地所得到的“阿姆河上游南岸地区”,在历史上也的确作为一个单独的地缘板块而存在,并且与兴都库什山脉南麓关系紧密。如果俄国人当年想以“阿富汗自古是俄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理由,在兴都库什山脉主张领土的话,他们最早能够追溯以为依据的历史,会是希腊人所建立的“

4、巴克特里亚”以及塞人所控制的“大夏”(当然,俄国人似乎不屑于这样做)。在这种假定的历史主张中,“阿姆河上游南岸地区”的得失会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在当年巴克特里亚——大夏时代,“阿姆河上游南岸地区”是这两个政权的核心板块。以此为核心,希腊人曾经向北控制了粟特、费尔干纳地区,向南几乎控制了整个兴都库什山脉。悲剧的是,在现实的地缘政治结构中,由于阿富汗的地缘政治中心,在兴都库什山脉的南麓。这个曾经在中亚、南亚地缘博弈中起着枢纽地位的板块,却暂时成为了一个不太重要的边缘板块。  在今天的国际政治中,兴都库什山脉东南麓,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与巴基斯坦西北部一带,一直是政治

5、热点地区。而以阿富汗主体民族“普什图族”为基础的“塔利班”政权,所控制的区域大体上也是兴都库什山脉分水岭以南地区。至于兴都库什山脉分水岭北部,特别是“阿姆河上游南岸地区”,则主要是由与中亚地缘关系紧密“塔吉克人”所控制。假如当年俄国人,能够早一步控制整个阿姆河止游河谷低地的话,今天塔吉克斯坦的南部边界,就很有可能划定在兴都库什山脉分水岭之上了。那样的话,塔吉克斯坦就将几乎拥有整个吐火罗盆地,并且有可能将自己的历史上溯到“大夏”时代。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今天的塔吉克斯坦,却成为了地缘政治博弈的牺牲品,被压缩成为了中亚最边缘的政治单元。大月氏西迁阿姆河流域的时代毕竟

6、离我们太远了。即使只是想写一本历史小说,也很难有足够的史料帮到我们。好在我们的目标,是解读“人”与环境的关系。在整个大中亚地区,环境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今天阿姆河流域的地缘结构,可以为我们还原二千多年前的历史,提供有益的参考。  记得我们之前曾经说过,塔吉克人是中亚诸民族中,唯一不属于突厥系的民族。也是唯一在种族与语言上,指向原始欧洲游牧民族的族群。从族群博弈的角度说,塔吉克人今天困居帕米尔高原——吐火罗盆地的命运,是受来自亚洲的突厥系游牧民族的挤压而形成的。而这种突厥——东伊朗族群博弈的局面,并非始于汉帝国——匈奴帝国博弈的时代。在历史中,匈奴还是一个以草原

7、为本的游牧,暂时还没有对整个中亚农业区造成压力。他们的历史贡献在于(从亚洲游牧民族的角度来说),向西干草原地带迁移,将纯粹的欧洲游牧民族变为了历史。以至于在后来欧洲人的记忆当中,游牧民族与“黄色”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真正让中亚进入突厥化时代,并开始在中亚农业区,挤压东伊朗人空间的时间,始于公元6世纪末西突厥帝国崛起,并随后将汗庭迁入卡拉套山脚塔什干绿洲的时间。不过,我们仅仅从地缘博弈的角度,来看待亚洲游牧势力对中亚农业区的入侵,大月氏人控制阿姆河以北的粟特地区,也许应该算是一个开始。当然,大月氏人的这次入侵,本质上并不能算是亚洲游牧民族的胜利。因为无论大月氏

8、人最初是黄种的亚洲游牧民族,还是东迁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