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931107
大小:29.49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4-25
《传统文化的承传与突破_论_红楼梦_的_梦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33‘二二二,二巴,巴里理里巴巴旦乏传统文化的承传与突破—论《红楼梦》的“梦”陶剑平为什么在诸多题名中,作者曹雪芹独以《红楼梦》为,’,总其全部之名”?看来绝非偶然。细绎全书,完全有理由认为:《红楼梦》是在推演人生现实之梦。“梦”乃中国传统文化范畴之一,梦文学尤其渊源深长。《红楼梦》的“梦”,便显现着它在传统文化上的承传与突破。不揣固陋,试就此作一粗疏的探究。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之一—“梦”“梦”是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生理现象,它与人的意识、观念以及特定的心态相联系。说它属于中国文化的范畴,乃是基于:公第一,据《周礼·春官宗伯》所载:其时已设置有“
2、占梦”的专职官员,规定其职能“掌其岁时,观夭地之会,辨阴阳之气,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日正梦,二日噩梦,三日思梦,四日痞梦,五日134红楼梦学刊·一九九O年第二辑喜梦,六日惧梦。”“六梦”不仅对梦作了分类与确认,更是最早从典制上把梦纳人了中国文化的范畴。第二,自先秦始,各家学派以其各自的哲学、美学观念释“梦”,或以梦来阐扬其固有学说,从而使“梦”无可争议地进入了中国文化的范畴。这里主要就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儒、道、释三家而言,且看各家对“梦”的述说。儒家:甚矣,吾衰也,炎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
3、下其孰能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段。—《礼记·檀弓上》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荀子·解蔽》道家: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庄子·大宗师》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坟乎,同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庄一户·齐物论》传统文化的承传与突破135普日庄周梦为蝴喋,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途速然周也,不知周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释家:自身如梦,为虚妄见。—《维摩经·方
4、便品,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复次若勇猛,如人梦中说梦,所见种种,自性如是,所说梦境,自性总无所有,何以故,善勇猛,梦尚非有,况有梦境,自性可识。—《大般若经》梦中现善恶之相。—《大方等陀罗尼经》刊‘从以上披拾的这些诸家释“梦”言论中,人们不难看出若干重要的文化现象:现象之一是,诸家的基本哲理主张。就儒家言:尽人皆知,孔子是“不语怪力乱神”的,其“不复梦见周公”(“不复梦见”可推论其曾“梦见,)),此语出于晚年,他虽周游列国代尽其在我”,可是“明工不兴,而天下其孰予”,因此其所云“吾衰也,久矣”决不是感叹其年老力衰,而实
5、是感啃他处于..}L崩乐红楼梦学刊·一九九O年第二辑坏”时代,其力求匡复西周《周礼》中的那种秩序、那种“泛爱众而亲仁”(《学而》)。而仁在于“爱人”,即人人相亲的理想的破灭。其间联结着儒家的尚仁贵中,从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理观念。就道家言:庄生说梦,强调人生如处梦境,甚而梦中作梦而不自觉,且不得而觉,乃至于梦中化蝶“栩栩然蝴蝶也”,“觉”后不能分辨是我原为蝴蝶抑是蝴蝶变成了我。……这些固然与他在《达生》篇中所说“辄然忘吾有四肢形骸”、《齐物论》中说的“万物与我为一”(泯灭物我、主客)相通,然又何尝不是在演绎“道之为物,‘准恍谁惚”(’老子
6、》二十一章)与“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三章)的见解。实质匕贯穿着道家立足纯乎自然。从而达到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治的哲理观念。就释家言:释教自汉季传入中土,就沽染了中国文化的若干色彩。特别后来渐次与儒、道渗透,融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佛学,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不小的影响作用,仅从其说“梦’夕一端而言,其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等,乃是与佛学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与“色之性也,不自有色,色不自有,虽色而空”(支遁:《妙观笔》),即世间万象皆空相联系;至于“自身如梦”、“梦中现善恶相”,则是释家直接说梦的一部分。佛家有
7、“四梦”、“五梦”、“七梦”、“十梦’,之说,其中“四梦”之一的“天人梦”云:“若人修善,则天人为感现善梦,以增长善根,恶人作恶,则天人为感现恶梦,使怖恶生善”(《善见律毗婆婆》十二)。所谓“梦中现善恶相”,其意在劝善惩恶,而这些均与释氏的破“二执”(我执,法执)、断“二取,)(所取、能取)为要旨,进而达到消除烦恼、超脱生死的最高境界—“涅架”—哲理观念有关。以上,均就梦的角度而言,诸家论梦所体现的哲理,其共同点传统文化的承传与突破1舒是均以个体的人为主体而演绎其各自的哲理与理想境界,在某种意义上,“梦”成为观念的载体;而其不同点可归纳为:儒家是涉世的,道
8、家是忘世的,释家是出世的。诸家分歧的焦点则在于是面向人生,抑是超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