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害人不明时建筑物的抛掷物或坠落物致人损害责任(载于《民商法论丛》第卷)

论加害人不明时建筑物的抛掷物或坠落物致人损害责任(载于《民商法论丛》第卷)

ID:35927122

大小:217.0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4-25

论加害人不明时建筑物的抛掷物或坠落物致人损害责任(载于《民商法论丛》第卷)_第1页
论加害人不明时建筑物的抛掷物或坠落物致人损害责任(载于《民商法论丛》第卷)_第2页
论加害人不明时建筑物的抛掷物或坠落物致人损害责任(载于《民商法论丛》第卷)_第3页
论加害人不明时建筑物的抛掷物或坠落物致人损害责任(载于《民商法论丛》第卷)_第4页
论加害人不明时建筑物的抛掷物或坠落物致人损害责任(载于《民商法论丛》第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加害人不明时建筑物的抛掷物或坠落物致人损害责任(载于《民商法论丛》第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加害人不明时建筑物的抛掷物或坠落物致人损害责任*衷心感谢梁慧星老师、孙宪忠老师、窦海洋老师、李宇师兄、谢伟、王旭和兰平对本文写作的指导、帮助以及批评。黄靖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本文载于《民商法论丛》第52卷)目次一、基于文义解释的初步界定二、我国的司法实践和立法进程(一)典型案件(二)立法进程三、国外的立法例(一)罗马法(二)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对罗马法的摒弃(三)埃塞俄比亚、智利对罗马法的沿袭四、理论争鸣(一)肯定说(二)否定说(三)进一步思考——否定之否定五、第87条的司法适用(一)适用范围(二)责任主体(三)举证责任(四)补偿责任结语一、基于文

2、义解释的初步界定《侵权责任法》第87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45根据文义解释方法,可以得出粗略的请求权基础,即受害人因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从建筑上坠落的物品造成损害,而实际加害人不明的,有权向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请求承担补偿责任。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第一,法律关系当事人。该法律规范调整下列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受害人、具体侵权人、可能加害人。还可能涉及其他主体,如“社会公众”特别是“全体业主”王利明:“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责任”,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

3、006年第6期。、物业公司深圳南山好来居大厦高空抛物案(下文述及)将物业管理公司是否承担责任的讨论推向高潮。可参见石祺:“‘好来居’案抛出的两次漩涡”;陈冬瘟:“深圳‘好来居’案判决的可商榷之处”,载《新业主:现代物业》2010年第8期。等。既然称为侵权人,一定是基于证据和法律评价的结果,含有价值判断的意味。而可能加害人就是基于生活经验和技术手段的一种单纯的事实判断,是否赋予法律意义取决于法政策的选择。所以,在第87条的情形下,可能加害人,即最后的补偿责任承担主体,应当包括具体侵权人,这反映了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的不对称性和交叉关系。而对这两种真实的区分,将是本文论证的一个重要

4、基础。从形式上看,可能加害人作为一个群体概念在法条上出现,但在思考路径中则不能作为一个整体,必须具体化地考量个体的可能加害人与受害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某种意义上,作为群体的必然侵权和作为个体的不必然侵权,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难以把握,使得对第87条的理解具有智识上的极大挑战。极端偏向前者,将可能加害人视为一个整体而承担侵权责任,固然在理论上简便易行,却缺乏整体化的必要要件——同质性或者组合性。极端偏向后者,视每位可能加害人必然不侵权,又有悖于客观真实和公平正义。笔者以为,应该以个体考量为主,群体认定为辅,既寻求整体化的必要因素,也要考虑到特殊性的排除,这样才能增强逻辑分析的精确性

5、和操作性。这个看似简单的结论,曾困扰笔者甚久。下文的进一步阐述,特别是关于构成要件、证明责任的分析,建立在这个思维角度的基础之上。另外,具体侵权人在实体法上虽然无法确定,但可能加害人在诉讼法意义上必须明确,否则违反了《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从而丧失作为裁判规范的作用。第二,建筑物的界定。建筑物通称建筑,它是指人工建造的、固定在土地上,其空间用于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设施。例如,住宅、写字楼、仓库等。参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第344页。该法条的适用范围仅限于高层建筑物,这是由该类案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屡次发生,以及建筑物区分所有下的举证困境决定的,不得类推适用到高速公路、立交桥等构筑物、球迷看台甚至其他领域。第三,物品。该规定对物品有两种分类:“抛掷”45的物品,是一种积极行为,从传统民法理论上讲,为人的责任,或称行为责任。王利明教授认为“抛掷的物品必须是建筑物以外的其他物。”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70页。这个限制本身在实践上是否有意义,值得讨论。首先,这个“以外”指的是空间的以外,功能的以外,还是二者皆有?其次,物品的“以外”或者“以内”,在具体行为

7、人不明的情况下,能否对应“抛掷”或者“坠落”,也有疑问。而坠落的物品“主要是指建筑物本身的装饰材料、阳台玻璃、花盆等坠落导致他人损害,但无法查明所有人或管理人。”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664~665页。《侵权责任法》第85条和第87条均规定了物件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责任,可从前者得到启发。物件坠落不属于人的积极作为,应是建筑物管理瑕疵造成损害的行为,“相当于日本民法第717条关于土地工作物占有人侵权责任之规定。”梁慧星:“中国侵权责任法解说”,载《北方法学》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