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815371
大小:28.9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4-20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教育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一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1.桑代克的准备律准备律是指,学习现象受制于学习者的生理机制。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大量存在,比如当学生对一个问题是提前有所准备而且很充分的,那么当老师提问这个问题时,学生便乐于去回答并且被提问会很高兴。给我们的教学启示就是:在学习当中预习是很重要的,会让学生对知识有个大概了解,清楚地知晓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薄弱环节。预习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第二天的课堂学习有充分的准备,重点听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学习的效果更明显,同时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也会更加乐于接受。2.桑代克的练习律练习律是指,对一种情况的任何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
2、将随着该反应与情境联结次数的增多,以及联结的平均强度的增大和延续时间的延长而加强。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适当给学习者进行练习,所谓“熟能生巧”就是练习律的一个反映。多加练习,可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加深在脑海中的印象,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到位。练习应及时,“三天不做,手生;三天不读,口生”就是这个道理。在刚掌握一个知识点或者一项技能时,多进行练习巩固,掌握会更扎---实。比如,在刚学会开车之后,就需要在路上多进行练习,掌握多种路况,这样才能学会学好;如果刚学会之后搁置几年再开车就又会忘记。但是练习并不是盲目的,练习应采取分散的形式,集中练习往往容易使学习者疲劳,对学习产生厌恶,而使联结无效。
3、要坚决避免开夜车、搞突击的学习方式,过度的练习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所以当今教学中的“题海战术”实际效果并不好,这样会让学生麻木,给学生过多的负担。同时应教会学生科学地复习,并不是仅仅依靠次数多而奏效,还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3.桑代克的效果律效果律是指,在对同一情境所做的若干反应中,那些对学习者来说伴有满足的反应,或者紧跟着满足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就会愈加牢固地与这种情境相联结。相反,失败降低了这种联结的强度。这里,满足意味着奖励,失败意味着惩罚①。在教育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理论,来运用奖赏和惩罚措施,用奖励,比如表扬、微笑、糖果等,一般奖励会增强学习者的联结。在平时的教学
4、中应多用奖赏,少用惩罚。在学习中进行奖赏更有利于学习的成功。间隔时间的奖赏也是很有效的,这样可以使联结保持时间更长久更稳固。有时惩罚暂时避免了错误行为,但未必会产生积极的反应,它仅仅是防止错误的发生,甚至有时候还会导致“怀恨在心”“冤冤相报”的现象产生。---二桑代克的辅助学习定律1.类比反应与联想性转移桑代克实验发现,经过迷笼实验的猫,在被放入不同的其他迷笼后,会注意新情境中与原先情境相似的成分,并利用这些相似的成分,做出适当的反应,从而提出了类比反应的理论②。联想性转移是指一种情境的活动往往是协同的,它产生的结果既有它自身固有性质的因素,又有在它之前存在的其他情境或情境组成成分的因
5、素。这两个原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学习的迁移。“教会学生学习”“为迁移而教”是现代教学的突出特征。教学的内容应是适合于迁移的,一般来讲,基本的、普遍性的、原理性的知识容易迁移。先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特点,然后了解其本质之后,引导学生解决同类问题,进而迁移到更广的知识。除此之外,还应教给学生发生迁移的过程,并进行迁移学习训练。如教算术应用题,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应用题做例子,必须还有较多的类似应用题存在,使学生学会解这道题后,能解决更多类似的应用题,让学生真正懂得“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在学生进行迁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给学生做出表率,体现自己教学的示范性。2.心向原理进行学习时
6、,学习者会对学习情境中的某些因素进行自动筛选,而将某些因素过滤掉。运用到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主动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从而给予他们合适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并愿意为之努力,不断追求上进。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这就要求教育者创设出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育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尽力防止学生上课分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在学习中发现乐趣,而不是被迫去接受,这样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加行之有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不考虑学习环境,不适合学习者目的的教学,是违背科学的,注定是要失败的。任何一种特定的心理定向或心
7、理态度或心理倾向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桑代克认为,所有这些,归根结底是由联结和准备所形成的(不论是原来就有的联结或准备抑或后来获得的联结或准备),包括那些形式多样的联结。凭借这些联结,满意和讨厌依附于某些心理事件上。桑代克对于心理定向的理解是机械的,有一定局限性。他把学习仅仅认为是一种联结,是一种外部的刺激作用,把一些在动物身上所做的实验结论应用于人,没有考虑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同时,他并没有提出人本身存在的一些认知特点。同一个刺激对于不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