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材解析:必修3第22课_文学的繁荣.doc

教案教材解析:必修3第22课_文学的繁荣.doc

ID:35807005

大小:96.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4-19

教案教材解析:必修3第22课_文学的繁荣.doc_第1页
教案教材解析:必修3第22课_文学的繁荣.doc_第2页
教案教材解析:必修3第22课_文学的繁荣.doc_第3页
教案教材解析:必修3第22课_文学的繁荣.doc_第4页
教案教材解析:必修3第22课_文学的繁荣.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案教材解析:必修3第22课_文学的繁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教材解析:必修3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一、学法指导 1.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世界近现代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第一,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成就,介绍和评价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英国诗人雪莱和德意志诗人海涅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第二,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历史背景、特点,介绍和评价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英国作家狄更斯、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品。第三,概述了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①

2、概述了20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特点、社会根源。②概述了20世纪的苏联文学和亚非拉美的文学成就。这些成就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些文学家关心、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20世纪的世界文学成就还展现了现代文学的多元化景观。 2.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文学流派出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三种。注意掌握每一流派的特点、著名作家及代表作。同时,也要注意俄国的普希金也属于浪漫主义代表,而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则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杰出代表。另外,从教材中

3、提到的作家中,分清哪些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提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有印度的泰戈尔(1913年)、法国的罗曼?罗兰(1915年)、爱尔兰的萧伯纳(1925年)、美国的海明威(1954年)、爱尔兰的贝克特(1969年)、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1982年)、尼日利亚的索卡因(1986年)等。 3.要从发展变化的观点出发,学习现代文学的社会主义、西方的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和亚非拉美现代民族主义等文化。并以此为背景评价具代表性的文学家及作品,要注意各类型的历史环境、阶段性发展和艺术特征,还要注意彼此在发展中的相互借鉴,从而

4、展现现代文学的多元化和交流、融合的趋势。 4.我国自新文学运动以来,已从世界现代文学艺术成果中汲取了必要的营养。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相互交融、吸收,从而相互生长、发展;在处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上,应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逐步形成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文化。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1)浪漫主义: ①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社会各阶层

5、,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②特点: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③成就: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 (2)现实主义: ①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②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

6、社会的罪恶。 ③成就: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英国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丹麦:安徒生的作品中同情弱者,嘲弄权贵 (3)现代主义: ①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②特点: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

7、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③成就:美国作家海明威:代表作是《老人与海》;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 (4)20世纪苏联文学 ①背景: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后,在布尔什维克党文艺政策的正确指引下,苏联社会主义文学迅速发展 ②代表作 高尔基:《母亲》(奠定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基础);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5)亚、非、拉美文学 ①背景:民族主义运动高涨 ②特点: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③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泰戈尔《戈拉》、鲁迅《呐喊》

8、、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索卡因 2.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比较 (1)从产生到繁盛的时间看: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方由来已久,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启蒙运动时期,文学艺术家就主张艺术必须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从19世纪30年代起,现实主义文学就成为文学的主流。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繁盛时期,取代现实主义文学成为西方文坛的主流。 (2)从兴盛的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