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790097
大小:12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18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17讲散文阅读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七节散文阅读一、预习目标1.学生明确考试要求。2.复习散文的概念及相关知识。3.总结归纳散文题型的答题思路和要点。4.联系具体题目,介绍相关的答题技巧。二、预习要点1、掌握并运用散文阅读知识解决问题。2、掌握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方法。三、复习要点回顾(一)考纲要求:《课程标准》(下文简称《课》)指出精读评价是:“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明确指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考试内容”,同时强调“考察学生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二)散文知识点回顾:散文定义: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借助人
2、物,景物(意象,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散文是记叙文阅读中的重点,近年来各地中考对散文的考查相当普遍,因此单独作为一章讲析。1、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是文章的材料和组织形式,“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写景散文。叙事散文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抒情散文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写景散文这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3、,这类文章多是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喻情于景。2、散文分类:(1)叙事散文:通常采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及托物言志,象征等表现手法,托物喻人。6(2)抒情散文:或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或直抒胸意,抒发对人或事物的情感,多采用描写和抒情表达方式。(3)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3、散文的表现手法散文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联想、想象和象征。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想象就是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过去经验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象征是托义于物,即通过某一特定的
4、具体形象(象征物)来表现一种深远的含意(象征意)。散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阅读时要细加体会。4、表达方式的作用: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
5、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5、十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结合修辞本身及句子本身作用作答):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②排比:增强语势,写出了„„③对比,夸张:鲜明地突出了„„④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⑤反问:加强语气⑥对偶,互文:句式整齐,音节和谐⑦引用: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趣味性(增强文采,增强说服力)。6、散文考查的重点及趋向中考散文阅读,一般有这样几个考点:
6、①理解字词的含义及表达作用;②6理解字词的感情色彩和准确运用;③分析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④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用表现手法;⑤分析散文所蕴含的哲理,领会散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⑥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根据近年来特别各地对散文的考查,结合考纲要求和新课标精神,考生在中考时应特别注意:①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②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③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命题呈献形式仍是以主观题为主,但鼓励学有创意地表达阅读感悟的开放型试题会增加。四、课堂小结阅读散文必须要抓住散文的“文眼”。“文眼”往往是作品中最精彩、最传神
7、、最使人动情、最耐人寻味的语句,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好的散文总是“眼”显“神”。阅读时只要抓住这个“眼”,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需要注意的是,“文眼”句有的是直接明示性的,有的则是委婉含蓄些的;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末。如《报秋》中的“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便是文眼句,它的位置在篇中。如《背影》中的文眼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是在文章的开头。又如《雨中登泰山》的文眼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