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时间:25分钟 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8·河南许昌、平顶山一模)战国时期,人们将官吏领取俸禄为报酬的现象称为“主卖官爵,臣卖智力”,一旦被任命为官吏,即可享受俸禄的待遇,俸禄大多为实物,以石、钟等单位计算。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 )A.雇佣劳动现象较为普遍 B.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C.商品货币关系发展滞缓D.贵族世袭特权已被废除[解析] 根据材料“战国时期,人们将官吏领取俸禄为报酬的现象称为‘主卖官爵,臣卖智力’,一旦被任命为官吏,即可享受俸禄的待遇
2、”可知,战国时期的雇佣关系已相当普遍甚至蔓延至政治层面,故A项正确;官吏选拔制度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确立,故B项错误;“主卖官爵,臣卖智力”,这种将经济观念引入政治领域的现象,恰恰是战国时期商品货币关系高度发展的一种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得知,战国时期贵族世袭特权并没有被彻底废除,故D项错误。2.(2018·广西钦州一模)春秋时期,晋文公创立六卿制,掌管晋国政治、军事和外交事务,按照“长逝次补”的规则轮流执政。到战国初期,几大卿族在斗争中仅剩韩、赵、魏三家。晋国六卿制( B )A.是晋国确立霸业的条件B.为晋国分裂埋下的隐患C.是西周
3、分封制度的延续D.是秦朝九卿制度的基础[解析] 根据题目中“到战国初期,几大卿族在斗争中仅剩韩、赵、魏三家”得出:题目强调的是晋国六卿制为晋国分裂埋下的隐患,并非是晋国确立霸业的条件,故A项错误,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制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与题目中“按照‘长逝次补’的规则轮流执政”不相符,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秦朝的九卿制度与晋国六卿制的关系,故D项错误。3.(2018·吉林长春一模)商代“诸妇”之封,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由此可见( B )A.商代妇女地位的崇高B.封“诸妇”以保护商王朝的统治C.
4、商代是个尚武的朝代D.利用母系血缘关系维系商朝统治[解析] “商代‘诸妇’之封”不能代表所有妇女地位的崇高,故A项错误;“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统治者的赏罚均为维护其统治,故B项正确;“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可见依然是个案,不能代表整体,故C项错误;对妇女的封赏不能代表社会以母系为主,故D项错误。4.(2018·广东佛山一模)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C )A.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B.诸侯国
6、,派人担任权县县尹,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至于郡县关系,当时有“千里百县,县有四郡”之说。据此可知( D )A.官僚制度正式建立B.郡县制全面取代了分封制C.宗法制度日趋瓦解D.分封制下统治秩序遭破坏[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楚武王灭权设县,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可知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项正确。秦朝时期才正式建立官僚制度,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楚武王灭权设县,无法推断郡县制全面取代了分封制;秦朝时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排除B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楚武王灭权设县,与宗法制度无关,排除C项。6.(2018·四川绵阳一模)下图是根
7、据司马迁《史记》卷二《夏本纪》整理的夏朝世系示意图。它表明夏朝( B )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父死子继成为王位传承的主要方式C.中央集权尚未有效确立D.夏朝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解析] 夏朝王位世袭,但未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错误;夏朝王位传子是王位继承的主要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夏朝王位的传承,不能得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宗法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故D项错误。7.(2018·河南安阳一模)有学者说,在当时,西周是最先进的国家,王畿外齐、鲁、卫三大国,经济文化远不及西周,更不必说其他小国。秦始皇结
8、束了从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割据,伟大的中国第一次统一起来。这一叙述( D )A.肯定封建文明的先进性B.旨在说明统一来之不易C.强调周朝政治的专制性D.忽略了分封制的统一性[解析] 题干所给材料并未涉及封建文明的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