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2019高考地理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ID:35737529

大小:716.8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15

2019高考地理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综合提升学案_第1页
2019高考地理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综合提升学案_第2页
2019高考地理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综合提升学案_第3页
2019高考地理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综合提升学案_第4页
2019高考地理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综合提升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地理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综合提升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综合提升气候特征类题目答题规范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般从气温、降水、光照三个方面来分析。在高考中常以“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的设问形式来呈现。典题示例 (经典高考题)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材料 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描述M城气候特征。[思维流程]答案: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技法点拨角度一 气候

2、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二 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三 气候特征的比较,其答题思路为: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气温特征最冷月、最热月最冷(热)月出现在×月气温高低终年高温,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温和等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大(小)降水特征降水量降水量多(少)季节分配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年际变化年际变化大(小)光照特征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弱);光照充足(不足)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冬季、夏季、全年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

3、差大等注:高温——月均温>20℃温和——月均温0℃~20℃寒冷——月均温<0℃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mm少雨——月降水量10~50mm多雨——月降水量50~100mm丰富——月降水量>100mm素养提升 (2017·四川乐山二调)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上图中甲国自然条件优越,是发展水稻种植业的理想之地,然而当地农业欠发达,粮食长期依赖进口。湖北省万宝粮油在甲国A地开发了农业区,有多位来自中国的农业技术专家,长期指导并带动当地农民进行水稻种植。材料二 上图中A、B两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下图)。(1)比较A、B两地年平均气温差异,

4、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2)与B地相比,说明A地有利于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3)C河上修建了大量水库,发展灌溉农业,分析上游大量引水灌溉对入海口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从海拔、洋流、天气等方面来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从年平均气温上来看,气温A地高于B地。由图可知,A地海拔低于B地;且A地离海洋较近,受莫桑比克暖流增温作用影响更明显;A地位于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而B地降水多,云量多,太阳辐射少。因此,A地的温度高于B地。第(2)题,本题主

5、要考查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要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等方面来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A地年均温更高,热量条件好;而且A地位于河流下游的冲积平原地区,土壤更肥沃;并且靠近河流,灌溉水源更充足。距离首都更近,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水库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上游修建水库,拦水量增大,下游入海流量减少,易导致海水倒灌,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加重;库区水流减缓,大量泥沙在水库沉积,入海有机质减少,鱼类因失去饵料迁往其他海域;入海泥沙减少,海岸线遭海水侵蚀后退;入海径流量减少,入海泥沙减

6、少,入海口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受损。答案:(1)差异:年平均气温A地高于B地。原因:①A地海拔低于B地;②A地离海洋较近,受莫桑比克暖流增温作用影响更明显;③A地位于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B地降水多,云量多,太阳辐射少。(2)①年均温更高,热量条件好;②位于河流下游的冲积平原地区,土壤更肥沃;③靠近河流,灌溉水源更充足;④靠近首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3)①下游入海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加重;②大量泥沙在水库沉积,入海有机质减少,鱼类因失去饵料迁往其他海域;

7、③入海泥沙减少,海岸线遭海水侵蚀后退;④入海径流量减少,入海泥沙减少,入海口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受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