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_先秦秦汉试题

2018届高考历史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_先秦秦汉试题

ID:35735513

大小:142.5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15

2018届高考历史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_先秦秦汉试题_第1页
2018届高考历史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_先秦秦汉试题_第2页
2018届高考历史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_先秦秦汉试题_第3页
2018届高考历史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_先秦秦汉试题_第4页
2018届高考历史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_先秦秦汉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历史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_先秦秦汉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板块1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间:40分钟 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角度题号政治制度的演变分封制体现的整体国家观念1宗法制的政治性特征2皇权加强的表现3汉代国家行政制度趋于成熟4经济模式的形成与转型西周存在土地买卖现象5春秋后期租佃制度出现6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7传统文化对商业经营理念的影响8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史料记载中孔子形象的差异9儒家思想对官僚制度的影响10早期科技成就与文艺汉字是文明的载体11《诗经》的作品来源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周代分封制的实质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

2、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诸侯们封建而未割据,独立而非王国。”这表明分封制(  )A.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B.导致了地方势力割据C.以宗法血缘作为依据D.体现了整体国家观念解析:D 材料中的“国家元首”“未割据”“非王国”等信息说明,诸侯是周天子的臣子,分封制是国家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因而体现了整体国家的观念,D项正确。2.据记载,西周时期对违犯国法的职官,不仅要在祖庙中宣布处罚决定,甚至还要在祖庙进行处决,正所谓“戮于宗”,以示家国共弃。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反映了神权政治的盛行B.体现了血缘宗法政治性C.折射了君主的绝对权威D.说明官僚体制还

3、不完善解析:B 由材料中“国法”“祖庙……‘戮于宗’”等信息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及血缘宗法的政治性,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C、D两项中的“君主的绝对权威”“官僚体制”不符合西周时期的史实。3.(2017·安徽宣城摸底)清袁枚在《随园随笔》中提到:“秦汉侍中本丞相史(属官),不过掌虎子、捧唾壶等事(负责给皇帝端尿盆等)。而晋以后之侍中,乃宰相也。”这反映了(  )A.内侍干政,体制混乱B.封建秩序,等级森严C.重用内侍,君权加强D.削弱地方,集权中央解析:C 材料关键信息是侍中地位演变,因与皇帝亲近而被皇帝重用,侍中的权力来

4、源于皇帝,无法像宰相一样制约皇帝,从而实现了皇权对相权的制约,皇权得到加强,故答案为C项。4.秦汉的国家祭祀分布地点广泛。自汉宣帝朝始,祠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的分布在空间上呈现逐渐向首都收拢的局面,至王莽所构建的元始仪,这一过程终于得以完成。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的发展使各地联系不断加强B.汉代儒学的影响C.统一帝国国家行政制度趋于成熟D.皇帝的个人喜好解析:C 祭祀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场所向首都收拢是汉代国家统一的一种表现,C项正确。汉代儒学影响的是祭祀的思想理论,而非地点分布,B项错误,A、D两项并非主要原因。

5、5.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  )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B.分封制度走向崩溃C.周天子权力的衰微D.存在土地买卖现象解析:D 根据材料可知,“田”作为价格的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反映出“田”本身是有价格的,说明当时存在土地买卖的现象,故D项正确。井田制逐步瓦解是春秋战国时期,并非西周,A项错误。材料中诸侯觐见周天子,并献上觐璋,说明周天子的权力受到尊重,分封制没有遭到破坏,B、C两

6、项错误。6.春秋后期,周天子对土地的最高支配权丧失,新兴的地主阶级招徕逃亡奴隶和破产平民,作为自己的“私属徒”,把土地分给他们耕种,从中收取地租。这一状况表明春秋后期(  )A.小农经济开始形成B.铁器牛耕得到了推广C.租佃制度开始出现D.自耕农成为国家税源解析:C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春秋后期新兴地主阶级把一些逃亡的奴隶和破产平民招到自己手下耕种土地,收取地租,这是私人的耕种与收租关系,属于租佃制的表现,故答案为C项。小农经济突出了自给自足及家庭式经营,A项与题意不符;B项本身正确,但材料无体现;材料中的“破产平民”转化为佃户,而非自耕农,交租对象为地主而

7、非国家,排除D项。7.汉初,因“除钱律,民得铸钱”致使民间私铸钱币一度得到发展,部分郡国“即山铸钱,富埒天子”。汉武帝时期下令全面禁止民间铸币,“盗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犯者不可胜数”。这一现象客观上反映出西汉时期(  )A.律法松弛导致金融混乱B.经济特权助长王国势力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冲击解析:C 由题干可知,汉初民间私铸钱币得到发展是因为废除了禁止民间铸币的律法,非律法松弛,A项错误;郡国“即山铸钱”得益于“除钱律”,并非源于经济特权,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增加,以致“盗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犯者不可

8、胜数”,C项正确;汉代实行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汉武帝全面禁止民间铸币,即是推行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