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734673
大小:19.5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4-1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本课是一首歌颂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的诗歌。全诗共五小节,以问答的形式回忆雷锋做好事及孩子们学习雷锋的表现。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领悟。 采用导、扶、放的教学方法,借助于小组合作学习。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大家喜欢听歌曲吗?(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学生说说为
2、什么把雷锋当成学习的榜样? 2、雷锋叔叔已经牺牲了,可他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你能找到他吗?(出示课题) 3、认识生字:“雷”“锋”。 二、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 1、课件出示教学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能准确认读 (2)、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词后向组员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3)、能顺利的朗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习效果,评选出本节课的“小博士” (1)、闯关大比拼:课件逐个出示要掌握的字或词,让学生认读。 (2)、找朋友, 针对“我会写”中的字
3、,让学生说说怎样记住他们,并分别组词,替他们找朋友。优胜者被评为“识字小博士”。 (3)、有难大家帮 学生质疑,大家共同讨论、交流、解疑。 4、生字已掌握了,下面我们来听听大家课文读地怎样。自己再认真读读。 (1)、提出要求 声音宏亮 认字准确,能读准带生字的句子。 (2)、指名读 (3)、老师也来读读,大家帮老师提意见。 (4)、组内练习,试读课文。 (5)、以组评比,选出“朗读小博士”。 5、我们再来学写几个字 多媒体出示:冒、迹、滴、锋、泥泞 (1)、自愿当小老师
4、 选小老师教大家写字。愿意选哪个字就教哪个字。 (2)、巩固练习:教师指导,选出“写字小博士” 三、鼓励 给评为“识字、朗读、写字”博士的小朋友戴上“博士帽”。 四、延伸 收集雷锋的故事和资料。 一、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二、摆出难题 读完课文,有个小朋友问:“老师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帮他解答吗? 学生答。 三、细读课文,大胆解答。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在哪里找到雷锋叔叔。 小溪说: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 小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课文检查 2、详读课文1、2小节 (1)、课件出示1、2节课文,男女对读并填空。 哪里需要帮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雷锋叔叔怎么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为什么这样做? (3)、那我们就好好读读(自由读、对读、指名读) 3、小组内自学课文3、4小节 4、出示第5小节,说说怎
6、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四、总结课文,得出结论。 五、朗读背诵 六、小记者行动 1、我们也去找一找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2、小记者报道活雷锋的事迹。 今天是学习雷锋活动日,因此今天我们二年语文教师都讲第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今天我第二节是语文,第一节下课我走进班级,班级干部就告诉我学生在数学课上玩,用数学小棒射他人,我一听课上这么乱,就对那几个学生进行教育。很快铃声响了,学生陆续走进教室,我正手拿小棒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时,来校长带着上边领导走进我的课堂,搞得我手忙脚乱,因此本节课也
7、没有讲好。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歌。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娓娓地向我们述说着,轻轻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这首诗让我们明白,作者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在寻找雷锋精神,呼唤我们都要向雷锋的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学习。 二年级的学生还小,雷锋离他们太遥远了,他们几乎不知道雷锋是谁。如果没有这样真实的例子在他们的身边发生,很难想象雷锋精神可以在他们身上继续发扬。基于以上考虑,我在教学这一课前的主要想法就是:首先通过课件观看雷锋的画像认识雷锋;在通
8、过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雷锋。最后以国家领导人题词导入今天的课文。应该说开头导入自然,学生也都进入情境中。接下来开始走进课文,学生开始读课文,认读生字。前20分学生表现还好,后半节课很多学生不听课,干什么的都有,我一边讲课,一边组织课堂纪律,因此课堂上我的语言就比较生硬,学生也不能投入学习,效果不好。 回到办公室我反思自己整个过程,因为我开始上课就说与本节课学习内容无关的事,导致学生和老师心情都不好,所以以后我一定注意上课及时进入讲课状态,关于纪律利用课下再说。只有这样才能与孩子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