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作品中的悲剧人物透视其悲剧观

从鲁迅作品中的悲剧人物透视其悲剧观

ID:35733397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15

从鲁迅作品中的悲剧人物透视其悲剧观_第1页
从鲁迅作品中的悲剧人物透视其悲剧观_第2页
从鲁迅作品中的悲剧人物透视其悲剧观_第3页
从鲁迅作品中的悲剧人物透视其悲剧观_第4页
从鲁迅作品中的悲剧人物透视其悲剧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鲁迅作品中的悲剧人物透视其悲剧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鲁迅作品中的悲剧人物透视其悲剧观从鲁迅作品中的悲剧人物透视其悲剧观  摘要:鲁迅先生作为伟大的悲剧作家,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很多悲剧人物形象。本文通过解读鲁迅笔下不同的悲剧人物类型来观照其悲剧理论的内涵。  关键词:鲁迅作品悲剧悲剧人物  悲剧作为最早出现的戏剧形式自诞生之后一直备受关注,各个时期的伟大作家争相推出自己的悲剧作品,使得悲剧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一步步拓展了悲剧领域,历史上著名的美学家、哲学家也都对悲剧下过精辟的定义。最早的有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诗学》中指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1},具有

2、“净化”(卡塔西斯)灵魂的教育意义。之后很多理论家又对悲剧进行了阐发。恩格斯则进一步揭示了悲剧的内涵。他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指出,悲剧的本质正是由“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所决定的。凡是代表历史的必然要求、有益于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力量,在伦理上便是善的,在审美上便是崇高的;他的反面则是恶的、卑下的。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正是由那些高举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旗帜呼啸前进的人民群众及代表他们的英雄人物所谱写的。他们那种不惜牺牲自己以换取社会进步的“知其不可为而为”的英雄行为,是最高的善和最伟大的崇高。他们在斗争中会遇到来自自然力量、社会力量以及

3、自身的认识不足等方面的困难,甚至会暂时失利、失败而造成悲剧。可见这些对悲剧的理解都与崇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指出的:“人们通常都承认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刻的一种。”{2}  鲁迅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伟大的悲剧作家。如果按照人物将他的小说进行分类,评论界比较一致地认为,他的悲剧作品有三类:第一类是塑造革命者在社会启蒙之初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艰辛及最后的毁灭。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长明灯》中的疯子,以及《药》中从未出过场的夏瑜;第二类是反映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彷徨、矛盾、无助。如《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涓生;第三类就是

4、展示愚昧麻木的底层人民被黑暗吃人的社会无声无息地吞噬掉无辜的生命。如《阿Q正传》中的阿Q、《祝福》中的祥林嫂、《故乡》中的闰土、《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  鲁迅在1925年提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3}。显然这是从价值观这一独特视角理解悲剧的,其关键点在于“有价值的东西毁灭”后还要“给人看”。那么何为有价值?一个事物是否有价值应该依凭何种标准进行判断呢?在笔者看来,首先他应符合时代、历史、社会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的人或事物才有他存在的依据;其次,他要有顽强的生命力或生命意志,要有无私无畏的抗争精神和不向命运屈服的悲壮人格。“毁灭”则是在肉体或精神上被逆历史发展潮流的

5、势力所吞噬而造成主体的彻底消亡。而这一过程及其结果并不是静悄悄地发生的,而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或事后得到揭示,给人心以撞击,使人受到震慑、警醒,从而激发人们抵抗和改变现实的勇气和决心。我们可以将这类悲剧称为崇高悲剧,即试图通过展示人生的巨大痛苦和灾难来弹奏出一曲曲渴望自由、创造的伟大人性的诗意颂歌。与此相应,这类悲剧的主人公一般是英雄豪杰或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的经历惊心动魄,在与厄运的抗争中遭到毁灭。鲁迅对这类英雄也是称道的,他曾说过:“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致赵其文信,1925年4月11日)在他的作品中,狂人、夏瑜则属于这类英雄。他们独自一人在无边的

6、黑暗中呐喊、抵抗、流血甚至为此付出生命。这一切就连他们最为亲近的家人都不能理解,视他们为异类。可是读者可以从他们孤独绝望的反抗中看到希望,从他们鲜活生命消亡的悲哀中体会到崇高。他们为理想而战,为社会进步而战,为拯救芸芸众生而战,他们的死如屈原般高洁,如普罗米修斯般神圣。他们反抗的是主宰着整个人类的力量,追求的是一种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更崇高的目标。他们已不再是为生存而生存,而是为了反抗自己苦难的原因而生存。在反抗中人的主体力量被发挥到了极致,使人们在悲剧人物身上发现了自己所蕴藏的全部能量。人们感叹的是他们的激情,当激情控制了人的时候,人便超越了死亡,超越了自己。而正是这种超越给人以

7、力量和勇气,使人的情绪得到净化和升华。  1935年鲁迅又指出:“然而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多。”这一观点的提出可以说是对悲剧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但遗憾的是鲁迅并未过多论及究竟何谓“几乎无事的悲剧”,也未举过更多的例证加以证明。这就引发了后人对此的不同理解。比较一致的理解是“几乎无事的悲剧”不再描写崇高的英雄人物,而是以平凡的小人物作为反映对象;作品中也不再有激烈的起伏跌宕的正面与反面力量的冲突,而是在“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