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月测试理科综合化学---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月测试理科综合化学---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

ID:35724183

大小:803.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4-14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月测试理科综合化学---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_第1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月测试理科综合化学---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_第2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月测试理科综合化学---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_第3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月测试理科综合化学---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_第4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月测试理科综合化学---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月测试理科综合化学---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徽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1月化学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F-19Nn-23Al-27Ca-40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ClO2具有氧化性,可用作自来水的净水剂B.苏打溶液显碱性,苏打常用作胃酸中和剂C.CaCO3是生产普通玻璃和硅酸盐水泥的共同原料D.Fe和Al2O3构成的铝热剂,用于焊接钢轨【答案】C【解析】【详解】A.ClO2的氧化性应用于消毒杀菌,故A错误;B.用作胃酸中和剂的应为小苏打NaH

2、CO3,故B错误;C.制备水泥的原料是粘土、石灰石;制备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所以都用到CaCO3,故C正确;D.铝热反应是Al和Fe2O3在高温下生成Fe和Al2O3的反应,Al和Fe2O3组成铝热剂,故D错误。本题选C。2.MMA[]是合成有机玻璃的单体,下面是MMA的两条合成路线。路线一:路线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路线一中的副产物对设备具有腐蚀性-16-B.路线一中涉及的反应全部为加成反应C.路线二中原子利用率理论上为100%D.MMA与水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答案】B【解析

3、】【详解】A.路线一中的副产物为NH4HSO4,其电离出的H+显酸性,可腐蚀设备,故A正确;B.线路一中①为加成反应,②中有碳碳双键生成,为消去反应,故B错误;C.原子利用率百分之百指反应没有副产物生成,所有原子均被利用。路线二无副产物生成,故C正确;D.MMA中含有酯基,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本题选B。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3.6L丙烯(标准状况)与足量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氯丙烷个数为1.5NAB.一定条件下,Ca与O2反应生成7.2

4、gCaO2,转移电子的个数为0.4NAC.2mol冰醋酸与4mol乙醇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个数为2NAD.1Llmol/L的葡萄糖溶液中,溶质所含羟基的个数为5NA【答案】D【解析】【详解】A.丙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可能生成1-氯丙烷和2-氯丙烷,无法计算生成1-氯丙烷的个数,故A错误;B.7.2gCaO2含有0.1molCa,Ca从0价变到+2价,转移电子的个数为0.2NA,故B错误;C.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无法确定反应限度,故无法计算生成乙酸乙酯的量,C错误;D.lmol的葡萄糖中含有5

5、mol羟基和1mol醛基,故所含羟基的个数为5NA,故D正确。本题选D。4.三种环状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三种环状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B.环辛四烯(澡盆型)的一溴代物有一种-16-C.苯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立方烷的二氯代物有3种【答案】B【解析】【详解】A.三种环状有机物分子式均为C8H8,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B.环辛四烯有两种化学环境的氢,则一溴代物有两种,故B错误;C.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正确;D.选取一条棱、面对角

6、线、体对角线上的两个氢原子被氯原子代替,所以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故D正确。本题选B。5.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NaHCO3受热易分解B.利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C.从I2的CCl4溶液中获取碘单质D.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答案】D【解析】-16-【详解】A.给固体加热时,大试管的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水回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故A错误;B.滴定时眼睛应观察锥形瓶中颜色变化确定滴定终点,故B错误;C.碘单质极易升华,应采用蒸馏的方法提取碘单质,故C错误;D.浓氨水可与Ca

7、O反应逸出氨气,经碱石灰干燥后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正确。本题选D。【点睛】本题易错选C项,蒸发的原理是将互溶的液态混合物中易挥发的物质通过加热使其沸腾,以蒸气的形式蒸出,进而得到不挥发且溶于溶剂的物质。蒸馏的原理是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汽化),并使其冷凝(液化)。蒸馏的目的是分离液态混合物,即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某种(或几种)纯液态物质。本题若用蒸发,碘也会升华为气态无法收集。6.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均不大于20,常温下W的某种气态氢化物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且生成一种密

8、度大于水的油状液体,X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与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Z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R,R的水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且R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Z为第3周期IIA元素B.简单离子半径:Z>Y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X>WD.Z的单质与Y的单质反应生成的产物中含有共价键【答案】C【解析】【分析】W的某种气态氢化物通入溴水中使其褪色,乙烯满足条件,故W为碳元素;Y原子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