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创作与《儒林外史》

鲁迅小说创作与《儒林外史》

ID:35675793

大小:2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4-10

鲁迅小说创作与《儒林外史》_第1页
鲁迅小说创作与《儒林外史》_第2页
鲁迅小说创作与《儒林外史》_第3页
鲁迅小说创作与《儒林外史》_第4页
鲁迅小说创作与《儒林外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鲁迅小说创作与《儒林外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鲁迅小说创作与《儒林外史》内容提要: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鲁迅的《孔乙己》、《白光》等小说都以知识分子的生活为中心内容,表现了他们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这就具备了把他们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可能。本文主要从主题思想的讽刺艺术两方面对二者的作品进行考察,对他们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联系和区别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比较,重点论述了鲁迅小说在讽刺艺术方面对《儒林外史》的继承和发展,最后指出应该把《儒林外史》的社会讽剌传统进一步发扬下去。WuJingzi"TheScholars"andLuXun's"KongYiji"and"

2、white"andothernovelswereintellectualslivingofthecenter,demonstratedtheirconcernaboutthefateofintellectualsandthinking,whichtheyhavetheworksputtogetheracomparisonpossible.Thispapermainlyfromthethinkingoftheironythemearttotheothertwoaspectsoftheworkinspectedonthe

3、irworksandthethemeoflinkagesandmadespecificdistinctionbetweentheanalysisandcomparison,thehighlightofLuXun'snovelsintheartsofirony,"TheScholars"isacontinuationanddevelopment,concludedthatshouldbe"Scholars"socialsatiricalfurthercarryforwardthetradition.关键词:鲁讯小说、吴

4、敬梓、《儒林外史》、主题思想、讽刺艺术吴敬梓和鲁迅,这两位前后不同时期的杰出作家,由于他们的时代、生活、思想有类似之处,特别是两人都出身于知识阶层,对同阶级士人的生活、思想都十分熟悉,吴敬梓就以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儒林外史》,鲁迅的《孔乙己》、《白光》等等也是描写知识分子生活的,这样就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考察。不难看出,鲁迅的小说多少受到吴敬梓小说的影响,但又有所发展,取得了吴敬梓所不能取得的成就。本文试图从主题思想和讽刺艺术两方面对二者的作品进行比较。一、主题思想方面的比较(一)“匡世”思想《儒林外史》通过

5、一些正面人物提出了作者的理想——礼乐兵农的救世良方,但对于理想能否实现则是抱着深沉的怀疑态度的。在最后一回中,吴敬梓以无限凄婉的笔触向读者提出他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看官!难道至今以后,就没有一个贤人君子可以入得《儒林外史》么?”(1)对吴敬梓提出的匡世理想,我们应该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一方面,应当看到其批判当时黑暗现实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并不能提出并坚持先进的理想,只能在愤懑与怀疑中度过寂寞的一生。而鲁迅小说创作中的匡世思想则可以用《呐喊·自序》中的话来概括:就是为了改变国民的精神

6、;把不久都要闷死的许多熟睡的人们从铁屋子中惊起。鲁迅对自己的理想抱有坚定的信念,他在《故乡》中就写到:“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当然,这种对于前途光明的预言还比较笼统,但这只是鲁迅早期的思想表露。到了后期,鲁迅对于前途问题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认识,认为“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2)并且说在经过长征胜利的中国工农红军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3)这种坚信共产主义远大前程的思想,更是吴敬梓所不可企及的。(二)对科举制度的否定与批判在《儒林外史》

7、中,吴敬梓尽管多方面揭发和批判了八股举业牢笼、毒害士人的罪恶,甚至让王冕说出“这个法却定的不好”(4)的见解,然后,他仅仅是批判它的弊端,而未能,也不可能将它当作封建经济的上层建筑即封建教育、选举制度来加以全面否定。因而吴敬梓的嘲讽尽管辛辣无情,然而却够不上坚决彻底。如在《儒林外史》中,作者理想人物之一的萧云仙,为实践礼乐兵农的理想,在青枫城请沈大年教授学生的内容,也还是八股举业。同时,在吴敬梓笔下,也有一些沿着八股举业而高升的士人,如周进、范进,他们的最后归宿似也不“坏”,这无异是表明在这制度下寻求前程的人有幸有不

8、幸。但在鲁迅笔下,由科举出身的士人几乎很少有好的结果。孔乙己被人打折了腿,最后的结果“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陈士成淹死在万流湖中,“浑身也没有什么衣裤”,更“无尸亲认领”,极为悲惨。这就彻底否定了坑害知识分子千余年的科举制度。(至于《阿Q正传》中的秀才、举人,《祝福》中的老监生,他们之所以过着颐指气使般的生活,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地主身份)(三)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