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673214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10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浅谈生物实验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生物实验教学摘要:本文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出发,就如何开展生物学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应用与实践及调查研究活动,谈了谈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与体会。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自主、合作与探究、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应用与实践、调查研究、生物百项科技活动生物学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于一身的自然科学,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它越来越显示出其二十一世纪领先科学的独特魄力。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
2、,应当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更应该体现出来,这是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一个突出表现。1.初中阶段生物实验教学的组成部分及开展形式从新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实验教材来看,生物实验教学形式不外乎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应用与实践、调查研究这几种形式。其中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部分应该在课堂上完成,应用与实践,调查研究等可安排学生在课下完成。2.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实施方略2.1端正对生物实验教学的认识生物实验教学既然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就必须从
3、思想上重视它,不能把它看成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部分生物教师依然穿新鞋走老路,以准备生物实验麻烦、学校现有仪器缺乏等种种理由为借口,在进行生物教学时还是照本宣科,以“学生朗读,讨论,老师指出重点,学生划线”这些表面上看似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简单的学习方式来打发生物教学。虽然在时间加汗水的付出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但是却未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目的。这样的教育其实是一种失败的教育,今天我们培养的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可以想像出来他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些干巴巴的生物知识如何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又怎么能担当起时代的弄潮
4、儿的角色?何来创新?又怎能创新与合作?2.2演示实验“必须重视,开齐开好”演示实验是初中生物实验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现象鲜明、直观、简洁明了等特点,离开了演示实验的铺垫,课文中的部分概念、原理及规律就显得苍白无力,如空中楼阁,飞来之峰了。例如,初中生物实验教材中在讲叙茎的输导作用时,就设置了一个非常简单便行的演示实验:取两枝生长健壮的植物枝条,把它们插入盛有红色墨水的锥形瓶中放到阳光下照射2~3小时后取下,可以看到叶脉变红了,说明茎(此处指的是枝条)具有输导水分以及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作用。如果用小刀把枝条纵向劈开,就可以看
5、到枝条中只有树皮与髓之间的木质部变红了。由此可以证实红墨水是通过木质部向上运输的。接着再引导学生来分析木质部的结构特点:木质部中主要由死细胞构成的木纤维和由死细胞构成的导管两部分构成,并且木纤维部分上、下不相通(没有输导功能),只有导管是上下相通的管道。至此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茎输导水分与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来完成的。这样既可以为前面所讲的导管具有输导水分与无机盐的作用得以验证,也可以为后面学生对“树怕伤皮,不怕空心”的理解作铺垫。可以想像出来,如果我们在讲解“茎的输导作用”一节不设置这么一个演示实验,单靠老师一张嘴,学生手中
6、的一枝笔加上死记硬背这些单调的枯燥无味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茎的 输导作用吗?简直是痴心妄想。可见,巧妙地设计一个演示实验可以为学生的理解、记忆扫除障碍。这也是教师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所做的一份贡献啊!2.3 学生实验力求“个个精彩,人人熟练”学生实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与探究”,而学生分组实验正是这种学习方式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落实“双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技能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7、。试想一想,有哪一种学习方式能比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及亲身体验、感受所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呢?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创设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亲身感受与体会,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感知科学探究的成功感与自豪感。真正地感到:我也能行!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扬起学习与生活的风帆,勇敢地去搏击科学的惊涛骇浪,去征服一个个科学的险峰……如果在我们的引领之下,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在进步,在发展、在一步步走向成功,学习不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了吗?2.4 体现“实践─
8、─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一词有着两层内涵,既有学习的辛勤,又有“习之”的乐趣。“习”即运用,学不是目的,目的是在于习,正所谓“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