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让历史课堂开出环保思想之花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让历史课堂开出环保思想之花

ID:35671508

大小:2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09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让历史课堂开出环保思想之花_第1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让历史课堂开出环保思想之花_第2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让历史课堂开出环保思想之花_第3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让历史课堂开出环保思想之花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让历史课堂开出环保思想之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历史课堂开出环保思想之花  【内容提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指出:“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加强中、小学各科教材中环保内容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历史教学中,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不仅能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自然观,认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能增强学生参与环境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历史课堂    情感教育     儒家思想       环保  新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

2、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新课改中情感教育已经成为历史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尤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教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这不仅表现在历史新课程中环境教育的比重显著增加,而且历史新课标也将“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置于“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命运”的高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元的活动课中,我是这样突出环保教育的。  一、通过讲述儒家自然观思想,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在中国哲学史上,自然观表现为天人观

3、。纵观儒学思想家们,他们或多或少都对天人关系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树立科学的环境观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首先面临的便是自然,儒家因而十分强调“天人合一”,甚至把人看成天的派生物,是自然的一部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在讲解这一内容时,我突破常规不仅讲到“仁者爱人”一面,更是向学生展示了其中所蕴含的自然观思想。孔子的“仁”,不仅包括对人类要“仁民”,对自然也要“爱物”。“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在孔子看来违背自然规律就有可能获罪于天,受到自然的惩罚。所以,人应该从内心深处真正地热爱自然,与自然同呼吸,与自然息息相通

4、,真正地体察自然,自觉地把人和自然融为一体。  孔子的这种自然观在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中得以继承和发展。孟子强调“仁政”,一般我们认为这是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仁”的学说在政治领域里的推广。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孟子“仁政”的理想既要求对人民要仁爱,更要求对万物要保护,即“仁民爱物”,它反映了孟子的自然观思想:以仁爱相待人民,保持人际间的和谐与统一;在人与万物之间,人要爱护万物,保持人与万物的和谐与统一。这也可以体现出孟子博大、豁达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在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倡导人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体现出天与人合一、自然与人合一的思想。  

5、荀子的自然观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他将山林川泽的管理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上升到了制度的层面,并且带有唯物主义色彩。在讲述时,我特意突出荀子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自然观。  由此,我向学生展示了儒家的环境观,在他们心目中,人既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就不能损害自然,否则就意味着损害人类自己。儒家的这种思想,对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通过讲述儒家代表注重环境的行为,引导学生增强参与环境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  在向学生讲述了儒家代表关于“人与自然”的“言”,学生反映激烈,学习积极性被充  分调动,我“趁

6、热打铁”,转而讲述儒家代表们注重环境,爱护自然的行为,以引导学生增强参与环境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  孔子实际就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人。在2500多年前,他就关心生命,提倡保护动物,反对人类竭泽而渔式地向自然界索取。因而孔子反对滥用资源:“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所以他对山中的鸟、水中的鱼都能持一种节用态度,反对乱捕乱杀。“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反映孔子只用竿去钓鱼而不是用网去捞鱼,只用线系着去射鸟而不射夜晚栖宿的鸟。这样,与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动物就可以繁衍生息,不致绝灭。人类与自然界的平衡就可以永久保持,不致破坏。  孟子同

7、样是一个环保主义者。据《孟子·梁惠王上》记载:“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在孟子看来,如果人们对江河湖海的鱼鳖不滥加捕猎,则水产品资源就会食之不尽;对树木不滥加砍伐,则木材亦将用之不竭。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生存发展与社会安危的基础,即所谓“王道之始”。荀子在这方面有更充分的论述:“养育适时则六畜兴旺,砍伐适时则林木繁茂。”(《荀子·王制》)适时养育六畜就会兴旺,适时砍伐就会林木繁茂。荀子在这里就是强调必须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保护自然资源的生长繁殖,看成是获得用不尽的物资的根本保证。  儒家代表们就是通过他们的言行,表达

8、了他们“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这对引导学生增强参与环境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重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