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探索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探索

ID:35656156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04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探索_第1页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探索_第2页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探索_第3页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探索_第4页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探索温州二十一中学陈建静摘要:在新课标的《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教材中,每个单元后都有一个综合探究活动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实施过程中,教师普遍存在低效现象。如何更好的开展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的教学活动是历史与社会老师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基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历史与社综合探究课有效性策略。关键词:历史与社会综合

2、探究活动课有效性探索《历史与社会》作为初中的一门综合课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其教材编排和呈现方式都不乏创新之处,特别是每一单元后都安排了综合探究活动课。可以说这是此次课程改革的大手笔和重大突破,也是教材每一单元的灵魂。综合探究活动课内容生动、形式多样,力求通过各种“动手”或“动脑”的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培养初中生的探究和合作能力。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有利于促进以教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转变。如何有效地开展综合探究活动课的教学,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课

3、题。一、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历史与社会》新课程在浙江实施多年,但综合探究活动课理论与实践仍相当缺乏,特别是有针对性的案例极少,任课教师普遍感觉难以开展,出现诸多问题。1、探究活动内容“形式化”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材中探究活动设计过多,这样有为“探究”而设“探究”的嫌疑。现用教材“探究活动”形式呈现大量的教学内容,有的与教学进度相冲突,有的将一些不具备探究特质的教学内容罗列到“探究活动”之中,使人感到探究活动内容“形式化”。这就需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我们实际使用新教材过程中,发现存在的教材的不

4、足,并不断去修改完善教材。同时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凡“活动”都冠以“探究”之名。缺乏对“探究活动”目的的深层思考,使许多“探究活动”有“形”而无“实”。连一些很简单的“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等思考活动也称之为“探究活动”,没有领会探究的精髓。因此学校和教研室更好加强培训和学习,以及落实和监督。2.探究活动主体“错位化”我们都知道,活动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展开,因为探究活动的主体应是学生,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主体“错位化”现象十分普遍。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牢牢地控制着课堂的主阵地,学生是按照

5、教师设计的思路进行有序的“探究”。如果长此以往,那么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问的意识---------------------------------------------------------精品文档----------------------------------------------------------------------------------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就得不到训练,难以达到探究活动实施的最终

6、目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产生质疑,提出问题,并且积极参与探究,使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从而达到探究的目的。3.探究活动形式“答题化”“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也是“探究活动”的着力点。但是,目前的新课程教学中,不少教师将“问题式”教学等同于“探究式”教学。“探究活动”变相成为“问题解答活动”,“师问生答”成为活动的基本模式,并且教师提出“知识训练”型的问题多,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少,量多质差的“满堂问”几乎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思维性,启发性问题,不断探究、

7、拓展,从而体现“探究式”教学。4.探究活动思维“浅层化”由于探究活动内容上的“形式化”、形式上的“答题化”,这造成学生思维活动的“浅层化”,学生不需要主动思考,只要顺着教师预计的问题一走到底。当然也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得不到很好的培养。这就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探究活动”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应改变内容的“形式化”的答题,学生的聚敛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求同思维、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各种思维应得到训练。5、探究活动评价“极端化”新课程要求“实现评价目标

8、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赞许的多了,批评的少了,有甚者当学生对问题有错误的回答时,有的采用回避策略,还给以“肯定”的评价。“你真聪明!你的见解很有创意!你回答的很好!你的看法很独特……”倡导“激励教育”并不等于“肯定教育”,教育评价应该是赞许和批评相结合的,适度的“否定”、中肯的批评可能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